语文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语文教案

管理员

摘要:

语文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

语文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安排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同学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同学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身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同学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同学会读,读准确。

  5、同学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学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同学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身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同学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发明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身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安排作业

  1、回家修改自身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同学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缺乏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同学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同学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同学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同学自身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习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之前,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当学生猜出谜底为电视时,我接着问学生都喜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这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气氛也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拿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的人物,学生就感到特别亲切,因为画面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经历过的。之后,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我觉得这比齐读更有效率,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齐读后某些能力好的学生能够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较弱些的学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让他们自己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去寻找答案。在自己熟读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课后的生字新词,读熟后让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如小组比、大组比和男女生比赛等,并让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这样不论对于读的学生还是对于评的学生都是一种锻炼,评价和被评价者都能得到一种满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习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习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5、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的上课前先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再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家人看电视发生了怎样奇妙的事情呢?采用同桌互读的形式,或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学生汇报。当学生读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等句子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学生通读上下文后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将互相关爱美德引申到课外,让学生运用在生活实处。在本篇课文中,我还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造句,以及课外的延伸游戏“摘苹果”,摘苹果的游戏设计在即将下课之时,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而设定的,我觉得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一个放松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2.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正在屋里说话,一头小驴待在驴圈里。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读这篇故事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贼、纵”是平舌音,“颠、旋”是前鼻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应读三声,“颠”的读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积累词语”。

  (1)“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走南闯北”。

  5.课件出示一类字和会写词语。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教师提示书写“喂”“贼”“狼”“抱”。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是上中下结构;“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不是“力”。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后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经过(第3~18自然段),结果(第19、20自然段)。

  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

  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读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小胖驴、老虎和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小胖驴的图片和相关句子。

  (1)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小胖驴非常诱人)

  (2)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朗读句子,感受小胖驴的诱人,弄清老虎和贼的特点,体会故事的有趣。

  五、课堂小结。

  小胖驴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诱人啊,老虎想小胖驴的肉肯定很好吃,贼想小胖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那么,老虎和贼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回忆故事的起因。

  板书:小胖驴老虎贼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为理清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做准备。

  二、细读经过,感受有趣。

  1.默读课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体会,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写老虎和贼来偷小胖驴的句子最有意思,一个“抓”字和一个“挖”字写出了老虎和贼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说话的时机真巧,正当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说话了,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老婆婆说的话真有意思,先说什么都不怕,再说就怕漏,让老虎和贼摸不着头脑,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所以害怕起来。

  (4)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形象。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把这两句话改为陈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体会老虎和贼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②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5)描写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书。

  板书:骑虎

  (6)描写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驮着贼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断了”“贼骨头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惊人,使尽了平生的气力。板书:驮贼

  (8)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③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这几句话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谁都以为对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

  (9)描写老虎和贼把对方甩掉的句子真具体。出示歪脖老树图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0)读了老虎和贼在歪脖老树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贼都被吓得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吓昏了过去,真可笑啊!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8自然段。板书:滚下山坡昏了过去

  4.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结:一个“漏”字,把走南闯北的贼吓得腿脚发软,把翻山越岭的老虎吓得浑身发抖。他们使尽平生气力逃跑,想方设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让“漏”吓得昏了过去,这“漏”的本领真大啊!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性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在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三、品读结果,感受有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果。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4.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和同学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受老虎和贼的狼狈、小胖驴的悠闲,理解“漏”的真正含义,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回顾总结,感受有趣。

  1.借助课后第三题,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道听途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