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苏舜钦阅读及参考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沧浪亭记苏舜钦阅读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
沧浪亭记苏舜钦阅读及参考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沧浪亭记苏舜钦阅读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沧浪亭记苏舜钦阅读及参考答案 1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苹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秸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原碕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榦⑤,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⑥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闽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小桥。④碕(qí):曲折的河岸。
⑤榦(gàn):树干。⑥动物:受外物影响而感动。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阜广水 崇:高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适:到去
C.不亦鄙哉 鄙:鄙陋
D.予既废而获斯境 废:(被)罢黜
[参考答案] B
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予以罪废,无所归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代词,的地方;名词,处所)
B.杠之南,其地益阔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助词,的)
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在,到;介词,比)
D.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对于;形容词词尾)
[参考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读、思;直译、意译)
[参考答案] C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参考答案] D
沧浪亭记苏舜钦阅读及参考答案 2
初晴游沧浪亭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②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③,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④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⑤有国,近戚孙承佑⑥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⑦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①庆历四年,苏舜钦遭受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带着心灵上的创痛,流寓苏州,不久,在城南营建沧浪亭,并写下了这文章。②僦舍:租屋。③郡学:范仲淹所创苏州州学,在沧浪亭西。④并(bàng)水:沿水而行,并通“傍”。⑤钱氏:钱镠创建的五代吴越国。⑥孙承祐:钱镠之孙吴越王钱俶妻弟。⑦幅巾:文中指闲散者的装束。
1、苏舜钦同时代的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苏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2)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3、作者政治失意被贬,初到苏州,内心情感十分复杂,请根据选文《沧浪亭记》梳理作者在行文中的情感变化,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6分)
4、《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请你谈谈苏舜钦建造亭子取名“沧浪”的心境,从《初晴沧浪亭》中是否可读出此心境。(4分)
5、苏舜钦遭人陷害被罢官,“无所归”,但他到了沧浪亭“则洒然忘其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1、(2分)“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出雨过初晴时天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
2、(4分)(2分)(1)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终用四万钱币购得它。
(2分)(2))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
3、(6分)心情变化:(2分)作者因被贬官而愤懑压抑;(2分)而后见到孙承祐所遗下的池馆,见到草木郁郁葱葱,环境优美宁静,“予爱而徘徊”,作者寄情山水,心灵得到慰藉,感到欣喜安慰;(2分)当作者驾船去庭上游玩,把酒赋诗,仰天长啸,放浪形骸,神思清明,“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不再计较荣辱得失,内心变得坦然释怀。(结合文意,一点2分,只写心情没有分析得一半分)
4、(4分)(2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句暗含“退隐”之意,作者购园建亭,将亭子取名为“沧浪”,意在表明自己在政治失意之后,放下荣辱得失,追求淡泊旷远的隐逸情怀。(2分)苏诗描写了沧浪亭静谧幽雅的环境,反映出了诗人闲适的心情,符合诗人退隐后的淡泊旷远的心境。
5、苏舜钦遭人陷害,罢官为民,心情愁闷,没有可去的地方,到了苏州,开始也找不到让自己“以舒所怀”的地方。苏舜钦发现了一块让他心仪的地方,在那里建了沧浪亭。沧浪亭周围的景致优美,让苏舜钦沉醉;苏舜钦在沧浪亭率性地玩耍,抛弃了一切烦恼与得失及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的行径。沧浪亭让苏舜钦感受到了真趣,让他一舒所怀,因而他流连忘返。
翻译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