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石舫》赏析 石舫 顾城 这是一只船 永远不能航行 它那岩石的船身 决定了这种命运 它也不会沉没 因为从不航行 世上一切船只 都没这么平稳 也许因为平稳 便有很长寿命 也许因为长寿 便有很大名声 盛名引来了游人 高兴地把……
顾城《石舫》赏析
石舫
顾城
这是一只船
永远不能航行
它那岩石的船身
决定了这种命运
它也不会沉没
因为从不航行
世上一切船只
都没这么平稳
也许因为平稳
便有很长寿命
也许因为长寿
便有很大名声
盛名引来了游人
高兴地把它坐乘
不是要渡向彼岸
目的是船本身
一九八O年
石舫,大概是中国的“特产”,北京、南京、苏州等地都可见到。当然,这种“石舫”已成“古董”,在今天,除了观赏,别无用处。至于在过去,发挥过什么作用,也未见历史记载。这首诗只是诗人观赏石舫时的即兴之作。
诗的第一节写石舫虽具船形,却“永远不能航行”。船是要与水打交道的,而石舫则因为是岩石做成的,就决定了它不能下水,不能航行的“命运”。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它呢?
诗的第二节,诗人抓住石舫不能航行就不会沉没的特点,指出“世上一切船只/都没这么平稳”。诗人笔下,忽然充满了讽喻:是“世上一切船只”不如石舫呢,还是石舫不如一切船只?既然叫做船,它只要不动就是平稳,每一块石头都平稳,何必使石头造成“船形”才算平稳呢?这种平稳,实际是害怕与风浪相拚搏的懦夫所欢迎的平稳。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清zheng府屈膝于列强的侵凌,甘心割地赔款,以求苟安,虽有海军,形同虚设。所有的石舫大都是在失败的形势下造成的。北京颐和园及其石舫,就是为了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庆而挪用海军军费造成的。石舫所象征的“平稳”实际是对清zheng府fu败无能的反讽。
诗的第三节便从“平稳”引伸开去。石舫的“平稳”自然会有很长的“寿命”,“寿命”一长,代代相传,名声便很大,成为古迹,供人观赏。不担风险,乐得一游。在过去,石舫作为普渡众生到达彼岸的象征,可能尚可净化某些人的心灵,但在今天,封闭已久的祖国,敞开了大门,石舫所象征的“平稳”已无人欣赏了,尽管“盛名引来了游人/高兴地把它坐乘”,然而“不是要渡向彼岸/目的是船本身。”这一画龙点睛之笔,点明石舫作为古迹只有审美和审丑意义,而无实践意义。
诗是半格律诗,深入浅出,似与“崛起”的一代没啥关联。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大多是因果句,流转如弹丸,呈现步步进展、上下叩击的节奏感,可读性*较强。
《顾城《石舫》赏析》相关文章:
1.顾城《石舫》赏析
2.顾城《我总觉得》赏析
3.顾城《不是再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