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寒》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春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古诗《春寒》1……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春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春寒》1
古诗原文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译文翻译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注释解释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诗文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古诗《春寒》2
春寒
宋代: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译文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注释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赏析
作于建炎三年春,陈与义在岳阳,从岳州太守王摭(字粹翁)那里借得后圃君子亭居住。亭下有海棠树。陈又有《陪粹翁举酒于君子亭,亭下海棠方开》、《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等诗。
“不惜”、“独立”,写出花在雨中之风致。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经是新花嫩叶装点着春光了。这时候,人们所希望的是风和日丽,蜂蝶纷纷,把春光点缀得更加浓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如果寒潮夹着风雨侵袭来了,就会发生“倒春寒”,这些花儿叶儿就要遭受摧残。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在北宋“靖康之难”中避兵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阳),借居在一个小园里,自号“园公”。他在花园里守护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不免忧心仲仲(chōng),关心着百花的命运。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点和时间。“日日风”,可见春寒的持续。说“风”也包括了“雨”,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风雨两字拆开来,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应。在风雨不断地侵凌下,已经开放了的花朵就会飘零,未曾开放的蓓蕾也不会吐蕊,春光就萧索了。这种没完没了的坏天气,对春天的新花嫩叶来说,是一场灾难。“了”,完结。“怯”,害怕。“怯园公” 是倒装句法,就是“使园公担惊害怕”的意思。下面,笔锋一转,写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情景来了,不料在这非常恶劣的天气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足见天地之间的生机是扼杀不了的。海棠,在唐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花。因为它非常娇嫩,有人用它来形容女性的娇柔,所以诗人对鲜红的花朵是用“胭脂色”来形容。这样的'花枝,受得了寒凤冷雨的侵凌吗?不能不令人担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却看到海棠花挺身独立,虽然寂寞,但也昂扬,自己的“胭脂色”会被冲刷掉,也毫不可惜。这两句诗中所流露的心情,是惊讶和喜悦!
草木是没有情感的。它的开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诗人赋与它感情,认为此时此地冒寒开放,表现了一种刚健挺拨,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细雨中”“独立”无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这两句把海棠刻画得生气勃勃,正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靖康之难”,对宋朝统治下的汉族人民,当时的确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变动。陈与义在流离奔走之中,有着凄凉慷慨的情怀。他的某些诗篇热情歌颂了民族反侵略战争。这首诗虽然是写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战斗气息。
诗人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古诗《春寒》3
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翻译
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
一片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
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只是苦于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
注释
青帘:指酒旗。
赏析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
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低低地垂挂着。“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诗题“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调。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范仲淹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古诗《春寒》4
《春雪》
【唐代】章孝标
六出飞花处处飘,
粘寒着砌上寒条。
朱门到晚难盈尺,
尽是三军喜气销。
《春寒》
【唐代】白居易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岂惟厌馋口,亦可调病腹。
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
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君不闻靖节先生尊长空,
广文先生饭不足。
《春寒》
【唐代】李群玉
拨火垂帘夕,将暄向冷天。
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
处世心悠尔,干时思索然。
春光看已半,明日又藏烟。
《春寒》
【唐代】徐凝
乱雪从教舞,回风任听吹。
春寒能作底,已被柳条欺。
《早春》
【唐代】畅诸
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
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
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
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寒食日作》
【唐代】徐铉
厨冷烟初禁,门闲日更斜。
东风不好事,吹落满庭花。
过社纷纷燕,新晴淡淡霞。
京都盛游观,谁访子云家。
《春寒》
【宋代】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古诗《春寒》5
1、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出自于: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出自于:韩愈《晚春》
3、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出自于:刘长卿《别严士元》
4、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出自于: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5、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出自于: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6、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出自于:甫冉《春思》
7、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出自于: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8、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出自于: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9、可怜春似人将老。——出自于: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于:杜甫《春夜喜雨》
11、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出自于:于谦《立春日感怀》
12、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出自于:李益《上洛桥》
13、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出自于: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14、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自于:温庭筠《清明日》
1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出自于:韩愈《晚春》
16、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出自于:李益《隋宫燕》
1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出自于: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8、物就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自于: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9、自就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0、雨打梨花深闭门。——出自于: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21、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出自于: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22、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出自于: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23、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出自于: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24、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出自于:李清照《临江仙·梅》
25、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出自于:苏轼《和董传留别》
26、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出自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7、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出自于: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28、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出自于: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29、菀菀黄柳丝,蒙蒙杂花垂。——出自于:常建《春词二首》
30、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出自于:程颢《郊行即事》
31、斜阳冉冉春无极。——出自于:周邦彦《兰陵王·柳》
32、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出自于:杜甫《春宿左省》
33、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出自于:杜甫《赠卫八处士》
34、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出自于:白居易《买花》
35、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就是去年病。——出自于:张先《青门引·春思》
36、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出自于:王昌龄《曲》
37、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出自于: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38、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出自于:李商隐《春雨》
39、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出自于:秦观《春日》
40、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出自于: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41、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出自于:杜审言《渡湘江》
4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出自于:杜甫《绝句二首》
4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于:杜甫《春望》
4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出自于:虞集《听雨》
4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出自于: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6、一鞭清晓喜还家。——出自于:万俟咏《诉衷情·送春》
47、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出自于: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48、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出自于:刘禹锡《秋词二首》
49、楼倚春江百尺高。——出自于: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50、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出自于: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古诗《春寒》6
《春寒》[宋代] 文同
博山熏尽鹧鸪斑,罗带同心不忍看。
莫近栏干听花雨,楼高无处着春寒。
《春寒叹》[宋代] 文同
一月春寒缩牛马,束桂薪刍不当价。
去年霜早谷蕃熟,雨烂秧青我日晒。
深山处处人夷齐,锄荒饭蕨填朝饥。
干戈满地此乐土,不谓乃有凶荒时。
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为命牛亦冻。
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
《春寒》[宋代] 文同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
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
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
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春寒寄魏居敬》[宋代] 文同
上苑春寒花信迟,东风不放镇帷犀。
柳塘沙冷回鸳梦,草阁梁深落燕泥。
苔蚀井楣蜗触角,篝连香灺麝凝脐。
典衣剩欲销尘鬓,暖日城南信杖藜。
《久雨春寒殊甚杜门不出触景兴怀和文公月夜述》[宋代] 文同
阴雨压春意,坐怯衣裳单。
骚经旧香草,想绿沅湘间。
云深翠凤杳,天阔苍虬寒。
轩軿几时驾,长往游君山。
《春寒》[宋代] 文同
林风溪雨弄春阴,古屋凝寒午更深。
烟火萧条人迹断,自笼双袖听新禽。
《春寒》[宋代] 文同
二月边城雪尚飞,年年草色见春迟。
不知上苑新桃李,开到东风第几枝。
古诗《春寒》7
寒食日作
唐 徐铉
厨冷烟初禁,门闲日更斜。
东风不好事,吹落满庭花。
过社纷纷燕,新晴淡淡霞。
京都盛游观,谁访子云家。
春雪
唐 章孝标
六出飞花处处飘,粘寒着砌上寒条。
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
春寒
唐 李群玉
拨火垂帘夕,将暄向冷天。
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
处世心悠尔,干时思索然。
春光看已半,明日又藏烟。
早春
唐 畅诸
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
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
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
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春寒
【清代】厉鹗
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二月最多风。
梨花雪后酴醾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春寒
[明]居节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
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
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
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春寒寄魏居敬
[明]刘炳
上苑春寒花信迟,东风不放镇帷犀。
柳塘沙冷回鸳梦,草阁梁深落燕泥。
苔蚀井楣蜗触角,篝连香灺麝凝脐。
典衣剩欲销尘鬓,暖日城南信杖藜。
春寒慰瓶中杏花
[明]马治
玉瓶春水晓犹添,红萼无言对卷帘。
莫为桃花翻自恨,梅花时节更清严。
久雨春寒殊甚杜门不出触景兴怀和文公月夜述
[明]桑悦
阴雨压春意,坐怯衣裳单。
骚经旧香草,想绿沅湘间。
云深翠凤杳,天阔苍虬寒。
轩軿几时驾,长往游君山。
春寒
唐 徐凝
乱雪从教舞,回风任听吹。
春寒能作底,已被柳条欺。
春寒
唐 白居易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岂惟厌馋口,亦可调病腹。
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
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君不闻靖节先生尊长空,广文先生饭不足。
春寒
宋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古诗《春寒》8
《春寒》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
1、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
2、怯:怕,这里让人感到畏惧的意思。
3、园公:作者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4、胭脂:形容海棠花色。杜甫《曲江对酒》:“林花着雨胭脂湿。”宋祁《锦缠道》词:“海棠经雨胭脂透。”
【翻译】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经是新花嫩叶装点着春光了。这时候,人们所希望的是风和日丽,蜂蝶纷纷,把春光点缀得更加浓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如果寒潮夹着风雨侵袭来了,就会发生“倒春寒”,这些花儿叶儿就要遭受摧残。
【鉴赏】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点和时间。“日日风”,可见春寒的持续。说“风”也包括了“雨”,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风雨两字拆开来,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应。在风雨不断地侵凌下,已经开放了的花朵就会飘零,未曾开放的蓓蕾也不会吐蕊,春光就萧索了。这种没完没了的坏天气,对春天的.新花嫩叶来说,是一场灾难。“了”,完结。“怯”,害怕。“怯园公”是倒装句法,就是“使园公担惊害怕”的意思。下面,笔锋一转,写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情景来了,不料在这非常恶劣的天气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足见天地之间的生机是扼杀不了的。海棠,在唐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花。因为它非常娇嫩,有人用它来形容女性的娇柔,所以诗人对鲜红的花朵是用“胭脂色”来形容。这样的花枝,受得了寒凤冷雨的侵凌吗?不能不令人担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却看到海棠花挺身独立,虽然寂寞,但也昂扬,自己的“胭脂色”会被冲刷掉,也毫不可惜。这两句诗中所流露的心情,是惊讶和喜悦!
草木是没有情感的。它的开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诗人赋与它感情,认为此时此地冒寒开放,表现了一种刚健挺拨,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细雨中”“独立”无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这两句把海棠刻画得生气勃勃,正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靖康之难”,对宋朝统治下的汉族人民,当时的确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变动。陈与义在流离奔走之中,有着凄凉慷慨的情怀。他的某些诗篇热情歌颂了民族反侵略战争。这首诗虽然是写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战斗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