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词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古诗词

管理员

摘要:

寒食古诗词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寒食古诗词1  1、啼鸟声中近寒食,落花阴里又黄昏。——华……

寒食古诗词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古诗词1

  1、啼鸟声中近寒食,落花阴里又黄昏。——华岳《春愁》

  2、烟火谁家寒食禁,簪裾那复丽人行。——戴表元《乙亥岁毗陵道中》

  3、楚江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杜牧《江上偶见绝句》

  4、桃花风起竹舆寒,寒食天晴石路乾。——王廉清《送桑泽还天台》

  5、故乡寒食荼?发,百和香浓村巷深。——苏辙《山橙花口号》

  6、今日江东寒食节,春闲桃李自开花。——释仲殊《题君山洗心堂》

  7、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风因泛澦溪船。——王安石《除夜寄舍弟》

  8、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9、寒食园林三月近,落花风雨五更寒。——张耒《寒食赠游客》

  10、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张佖《春日旅泊桂州》

  11、寒食禁花开满树,玉堂终日闭时多。——王涯《宫词三十首·十》

  12、去年来此上巳日,今年重来未寒食。——曹勋《过秀溪长句》

  13、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风起却添衣。——苏轼《绝句》

  14、又向蛮方作寒食,强持巵酒对梨花。——陆游《寒食》

  15、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韩偓《想得》

  16、人间因得风光好,洗出从来寒食天。——邹浩《对雨》

  17、东风会劝十分酒,寒食初开百玉花。——蔡确《春》

  18、去年来此上巳日,今年重来未寒食。——杨万里《过秀溪长句》

  19、汉宫新蜡未开烟,寒食东郊跃骏天。——韩琦《寒食》

  20、须到年年寒食夜,情怀为你倍伤神。——朱淑真《梨花》

  21、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崔颢《渭城少年行》

  22、燕子欲归寒食近,黄昏庭院雨丝丝。——朱淑真《海棠》

  23、寒食家家尽禁烟,野棠风坠小花钿。——张仁宝《题芭蕉叶上》

  24、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苏轼《和子由寒食》

  25、桃李海棠聊病眼,清明寒食又来年。——杨万里《寒食雨作》

  26、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倍调作清明。——张耒《春雨》

  27、此时寒食无烟火,花柳苍苍月欲来。——李宣古《赋寒食日亥时》

  28、烟火谁开寒食禁,簪裾那复丽人行。——唐彦谦《毘陵道中》

  2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30、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方岳《上冢·其二》

  31、絮花如雪草如茵,寒食清明处处春。——柴随亨《钱唐寒食》

  32、泼火正投寒食日,催耕并及杏花时。——宋祁《喜雨》

  33、寒食涔阳诸小儿,齐歌齐舞带花枝。——戎昱《诗》

  34、桃花落尽柳阴成,寒食风光小雨晴。——释德洪《上巳》

  35、藤梢竹刺时点缀,寒食野花栖路隅。——赵文《行雪》

  36、庭院轻寒新雨过,江城寒食野花飞。——张耒《寒食》

  37、却语花开无造次,老亲寒食以前来。——彭汝砺《寄检法奉议》

  38、寒食清明初过後,杏花杨柳乍晴时。——仇远《同段吉甫泛湖》

  39、海棠开後雨冥绵,寒食清明又一年。——白玉蟾《绣香亭招饮》

寒食古诗词2

  1、寒食

  中唐 · 张籍

  绿杨枝上五丝绳,枝弱春多欲不胜。

  唯有一年寒食日,女郎相唤摆阶。

  2、病中多雨逢寒食

  唐 · 白居易

  水国多阴常懒出,老夫饶病爱闲眠。

  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鞦韆。

  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3、忆街西所居

  唐末 · 吴融

  衡门一别梦难稀,人欲归时不得归。

  长忆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

  4、涂中阻风

  唐末 · 吴融

  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

  莫道芳蹊尽成实,野花犹有未开丛。

  5、寒节日寄乡友

  五代 · 齐己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寒食古诗词3

  原文: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遊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宋代。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及注释译文: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注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2、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创作背景: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徐德琳,李红梅.《历代词选》.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70

  2、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304

  鉴赏: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寒食古诗词4

  原文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译文

  在被放逐的道路上碰到了寒食节,眼看今年的春天将要在愁苦中过去了。

  可怜我在长江边回首北望,却看不到在洛阳的亲朋故旧。

  箸望着北极星,我思念君王,而自身却将被放逐到遥远的南海之滨。

  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注释

  崔融:作者友人,时亦因二张故贬袁州(江西宜春)刺史。

  江浦:江。

  洛阳人:指朝廷同僚、朋友。

  北极:《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借指唐朝皇帝。

  怀:惦念。

  故园:家园。

  日夜:日日夜夜。

  柳:柳音谐“留”,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园”二句:言想象故乡春光,伤心肠断。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赏析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作者在被贬路途中,正时寒食节,又在阳春三月年,提笔写给好友的。该诗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诗写得朴质无华而属对工稳,情意真切。

  首联对起,点地点时:“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马上”二字说明正在贬谪途中,“寒食”、“暮春”点明时节环境,中间以“愁中”二字相衔接,托出了处于环境中心的人物形象。首联虽平平道来,却已为全诗拉开了悲凉沉重的序幕:在凄凉的`暮春景色中,失意的诗人骑在马上,满面愁容、风尘仆仆地走向贬所。在这一联中,作者连用了寒食、暮春两个表达时令的字眼,着力渲染周围的环境,以衬托出遭贬后忧愁的心境。寒食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唐代习俗于是日禁火冷食,可知诗人所过之处冷冷清清、格外凄凉。何况南方春早,刚至寒食,已是流水落花、一片凋零,不能不使他触景伤怀、倍增忧伤,从暮春的景象自然联想到自己遭贬的命运,更是“别有番滋味在心头”了。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遥觎洛阳城,诗人思念着温暖的家园,思念着亲人和友人。可怜长路漫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与亲人相见。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遥北极的天空,诗人仿佛看到了庄严巍峨的皇宫。此时,与其说他是在“怀明主”,不如如说是在追怀自己无比荣耀的昨天。在武后的宫廷中,宋之问曾以才华出众而倍受宠遇,宫廷中的侍从游宴、龙门前的赋诗夺锦,曾引起了多少人的饮羡。然而,随着武后的退位与唐中宗的即位,刹那间他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被远远地贬往靠近南海的泷州,做了个放逐之臣。今一对比,怎不令他忧伤万分。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在思念中,在远望中,诗人心灵的眼睛仿佛越过了千山万水,飞回了那令他肠断的故园。故园门前那翠绿的杨柳,柳条轻拂,似在等待着他的归来。诗中以柳条代指折柳送别的亲人,以“日夜柳条新”比喻故园的亲人在日日夜夜盼望诗人归来。这一联通过诗人想象中的故园情景,以物喻人,借景抒情,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与亲人的两地相思之情,给人以余味不尽的感觉,尤为缠绵悱恻。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鉴赏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

  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创作背景

  神龙元年(705年),武后卧疾,中宗即位,宰相张柬之举兵诛杀二张(张易之、张昌宗),一批阿附张易之的徒众,宋之问、崔融等的宫廷文士被斥逐。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参军,崔融贬袁州(江西宜春)刺史。宋之问在离开东都南行到黄梅(在今湖北省)湖临江驿的时候,给这一位同落难的故友题写了这首倾诉愁怀的诗。

寒食古诗词5

  1、寒食即事

  唐 · 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2、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唐 · 孙逖

  闻道清明近,春庭向夕阑。

  行游昼不厌,风物夜宜看。

  斗柄更初转,梅香暗里残。

  无劳秉华烛,清月在南端。

  3、寒食汜上作

  唐 · 王维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4、寒食城东即事

  盛唐 · 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5、寒食

  唐 · 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寒食古诗词6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注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创作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寒食古诗词7

  三月四日会饮于方德贞氏以上巳寒食清明比合于两日间要予赋诗成二十韵

  明代郑真

  春深节序适逢三,松竹南窗客聚簪。香冽上樽倾凿落,珍分列鼎饫肥甘。

  岩花不为人情别,海味应当旅思堪。誓与阮生同一醉,肯如王衍祇清谈。

  交亲半世猜嫌绝,土俗千年委曲谙。道在底须愁俶扰,心清自可律顽贪。

  路深凤浦停烟火,海阔蛟门息瘴岚。声动秋千喧院落,影摇舴艋漾溪潭。

  笙歌历历哇淫杂,罗绮纷纷富贵酣。公子多应联晓骑,佳人儗为祝春蚕。

  青精饭熟家人送,银烛光分内宠覃。祭祀谁能通孝享,祓除聊复慰忧惔。

  轩裳分与浮荣弃,泉石由来懒性耽。虚壁虫飞怜尺蠖,画梁燕语听呢喃。

  越中曲水流清浅,绵上诸山耸翠嵌。逸少立言名不朽,子胥守义死何惭。

  氛尘浩荡纷争急,戈戟精明祸乱戡。未有长材空冀北,敢辞微命困周南。

  屋檐柳色宫袍映,几席芸香汗简探。兴聚笔端诗欲就,帘前飞絮落毵毵。

寒食古诗词8

  1、春晚

  五代 · 崔道融

  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

  落尽墙头花,莺声隔原柳。

  2、寒食客中有怀

  五代 · 崔道融

  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

  故园兄弟别来久,应到清明犹望归。

  3、花山寒食

  北宋 · 欧阳修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

  归心随北雁,先向洛阳家。

  4、越溪春

  北宋 · 欧阳修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

  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

  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

  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

  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

  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5、季春寄友生

  北宋 · 释契嵩

  湖上无烟昼,人间寒食时。

  阴晴春易变,花月候难齐。

  未畏青蛙乱,先愁紫蕨衰。

  云山向渐热,相访勿应迟。

寒食古诗词9

  江南寒薄春尝早,花卉入春先自老。

  嗟予衰病不及时,出见池园半青草。

  纵有余葩在叶间,行看落片随风扫。

  寻春已过索寞归,重忆欢娱耿怀抱。

  虽然妖艳难再得,但只逢花须醉倒。

  二月中央寒食朝,墙隈忽见梨花飘。

  开门四顾粲然白,传催翠帟宾朋招。

  长吟环绕不知数,渐值明月临清霄。

  谁翦轻云成碎蕊,天留密雪封枯条。

  重重尽挂珠缨络,籁籁初呈簂步摇。

  傍花行酒发新唱,满座例举黄金瓢。

  西都姚黄高一尺,扬州宝髻分双翘。

  幽香绝艳信尤物,设欲置之千里遥。

  壁门写生亦名画,未免五彩塗鲛绡。

  莫如此君慰人意,相对一笑开无憀。

  古来英豪多感激,坐使绿鬓朱颜雕。

  劝君且作梨花饮,慎勿称量别流品。

寒食古诗词10

  【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孤山海棠色。】

  出自宋代杨万里《二月二十四日,寺丞田文清叔及学中旧同舍诸》

  正月一度游玉壶,二月一度游真珠。

  是时新霁晓光初,西湖献状无遗余。

  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孤山海棠色。

  海棠落尽孤山空,湖上模糊眼中黑。

  夜来三更湖月明,群仙下堕嬉殊庭。

  东坡和靖相先后,李成郭熙在左右。

  惠崇捧砚大如箕,大年落笔疾于飞。

  磨墨为云洒为雨,湖波掀舞山倾欹。

  画作西湖烟雨障,今晨挂在孤山上。

  同来诸彦文章公,不数钱起兼吴融。

  何如玉船一举百分满,一笑千峰烟雨散。

寒食古诗词11

  1.《寒食》

  年代:唐作者: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野望吟》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3.《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年代:唐作者: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4.《寒食》

  年代:唐作者: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5.《寒食寄京师诸弟》

  年代:唐作者: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6.《寒食》

  年代:唐作者:韦应物

  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

  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

  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

  7.《寒食夜》

  年代:宋作者:苏轼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8.《点绛唇·寒食今年》

  年代:宋作者:陈与义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

  9.《寒食》

  年代:唐作者:卢纶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

  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

  10.《寒食夜》

  年代:唐作者:韩偓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寒食古诗词12

  徒步行为易生大绅作用韩寒食日出游韵

  清代李宗瀛

  疾风吹尘万叶病,山贼乘时阚{九孝}盛。上游灌水下灵渠,白骨黄蒿莽相映。

  棓驱鬼妾牵鬼马,按甲官军坐不竞。母从子走妻索夫,愁听徒步杜陵咏。

  易生祭酒布衣尔,空谷佳人独也正。三年两度走踆踆,扉穿踵决此行更。

  朝来望门径投止,穷乌依人真共命。东厢彗汜下悬榻,梦怯短辕与长柄。

  追思痛定尚余痛,吾戴吾头再生庆。酉秋我泛容江棹,中宵野宿戒子敬。

  西峰夜气高屼峍,斗柄插江孤月夐。回车长恸阮公穷,饮酒安用臧孙圣。

  竹寒沙碧水边村,独树人家缆痕并。得生为我北道主,倾盖论交掬情性。

  卸装有地寄庑便,打扉无吏索钱横。出门一步即迷阳,横鞭长揖泪雨迸。

  何期此境今到生,反乎覆者谁卜镜。故人畴昔子多情,地主于今我为政。

  残年饱饭且同吃,千金善保孱躯劲。土酥如练冬菹酸,愧杀彭衙老孙令。

寒食古诗词13

  1、浣溪沙 其九 寒食初晴东堂对酒

  北宋 · 毛滂

  小雨初收蝶做团。和风轻拂燕泥乾。

  秋千院落落花寒。

  莫对清尊追往事,更催新火续馀欢。

  一春心绪倚阑干。

  2、蝶恋花 其四 寒食

  北宋 · 毛滂

  红杏梢头寒食雨。

  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

  行傍柳阴闻好语。莺儿穿过黄金缕。

  桑落酒寒杯懒举。

  总被多情,做得无情绪。

  春过二分能几许。银台新火重帘暮。

  3、感皇恩 寒食

  宋 · 晁冲之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小院重帘燕飞碍。

  昨宵风雨,尚有一分春在。

  今朝犹自得,阴晴快。

  熟睡起来,宿酲微带。

  不惜罗,襟揾眉黛。

  日长梳洗,看著花阴移改。

  笑拈双杏子,连枝戴。

  4、诉衷情令 友人生日

  宋 · 葛胜仲

  清明寒食景暄妍。花映碧罗天。

  参差捍拨齐奏,丰颊拥芳筵。

  逢诞日,揖真仙。托炉烟。

  朱颜长似,头上花枝,岁岁年年。

  5、蝶恋花

  宋 · 仲殊

  开到杏花寒食近。

  人在花前,宿酒和春困。

  酒有尽时情不尽。日长只恁厌厌闷。

  经岁别离闲与问。

  花上啼莺,解道深深恨。

  可惜断云无定准。不能为寄蓝桥信。

寒食古诗词14

  1、寒食下第

  中唐 · 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2、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唐 · 王表

  春城闲望爱晴天,何处风光不眼前。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兴来促席唯同舍,醉后狂歌尽少年。

  闻说莺啼却惆怅,诗成不见谢临川。

  3、平陵寓居再逢寒食

  唐 · 朱湾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

  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4、寒食

  中唐 · 王建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5、寒食行

  中唐 · 王建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寒食古诗词15

  1、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一年好处君知麽,寒食千门插柳枝。——杨万里《清明雨寒八首·脱却单衣著裌衣》

  3、寒食风烟锦屏下,凭高把酒兴何如。——邵雍《禁烟留题锦屏山下四首·寒食风烟锦屏下》

  4、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苏轼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6、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杂诗》

  7、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8、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马致远《四块玉·叹世》

  9、红药一枝寒食过,东风万点海棠空。——白玉蟾《春词七首·晴帘暖幕笑如烘》

  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1、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崔道融《寒食夜》

  12、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13、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 ——韩偓《夕阳》

  14、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王建《宫词一百首》

  15、清明寒食人何处,金谷昭阳事不同。——舒岳祥《梨花》

  16、客又不来寒食近,碧蘅红杜满芳洲。——方岳《春词·一春直是柳风流》

  17、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18、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沈括《开元乐·楼上正临宫外》

  19、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白居易《闲游即事》

  20、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