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内心的声音作文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心的声音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内心的声音作文 篇1 ……
[精华]内心的声音作文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心的声音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心的声音作文 篇1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乐器演奏,它被称为南音,由多种不同的乐器去演奏,其中管弦乐器最为常见,它的曲调缓慢而悠扬,多伴奏闽南戏曲,有浓重的乡土气息,是我们那里一脉相传的传统文化。
在我小时候,爷爷常常拿他的二胡来演奏,他喜欢在三楼侧对着阳光演奏,他弹的时候,桌子上总会陈列好几本二胡教材,上面的圈点批注如蚂蚁一般,他还专门买了一个支架,用于练习时摆放,真有些艺术家的韵味了。
儿时的我,总喜欢坐在长凳上听爷爷拉二胡,那时的我很疑惑——为什么在爷爷手中,一把简单的胡琴可以发出如此悠扬的乐音。也许是家庭的熏陶吧,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吧,又或是我想变成爷爷那样——在演奏时闭了眼,挺直了腰,手轻轻地拉着,头却在左右的转动,仿佛台下有一大批观众,那样投入那样陶醉,他已经不是用手去拉他的二胡了,而是用心去感受,用肢体去吟唱他的内心,不管身处何处,爷爷拉二胡时,从不感到孤独。不管是什么原因,爷爷的身边多了一个小小的我,大二胡的边上添了一把小二胡,爷爷听我拉二胡时总是乐呵呵的`,虽然他说我的音乐像沙哑的大公鸡叫一样,但他喜欢听我演奏,我不明白他是如何接受那么难以入耳的噪音的,也许在我身上,爷爷看到了自己的过往,也在我的身上寄予了希望。他依然在拉二胡,但和我不同,他是在唱自己人生这首辛酸凄苦的歌。
然而,我最后却放弃了二胡,我更想学钢琴,那种风度翩翩的西洋音乐家实在是令人向往。爷爷后来去找他的老朋友一同演奏,再后来身体不行,二胡被锁在箱子里,教材也被我压箱底了。可每天,爷爷仍会打开它看一看,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总会涌起无以言表的内疚。
走遍大街小巷,二胡艺人越来越少了,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听到能够牵动内心的声音……
内心的声音作文 篇2
【作文题目】
“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的声音让人深深怀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幽怨的笛声最让人思念故土,想念亲人
声音无处不在,风雨声、列车行进声、歌声、父母的呼唤声……总有一种声音,会在你心中泛起波澜
请以“牵动我内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立意白定。
【思路技法】
文题中的“声音”除了指真实的、具体的声音外,还有言论、观点等引申内涵。
我们在选材时,可以只写一种声音,还可以写几种声音的交响;可以写现实的声音,还可以写想象的声音;可以写有声的世界,还可以写无声的世界。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入题的,我们还要进行精心的选择,要对声音过滤。第一,这个声音必须是“牵动我的内心”的,曾给自己留下过深刻印象、以致终身难忘的,我们再现这种声音就是唤醒某种记忆第二,文题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声音只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出声音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可以通过对起床号的描写,表现学习生活的紧张有序,展现中学生积极乐观、豪迈进取的风采;可以通过写妹妹的笑声,亲人的牵挂,表现血浓于水的亲情;可以借助项羽的呐喊,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等等。
【文题延伸】
倾听、声音、感动……
【原文展示】
牵动我内心的声音
童年时代,是欢呼雀跃的时代,因为有“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童真;童年时代,是好奇欢乐的时代,因为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趣;童年时代,是心动幸福的时代,因为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乐趣:有人说童年是幼稚的、单色的,我要说童年是喜悦的、多彩的,因为可以吃到爆米花,听到那一声动人的“嘭”。
我家在村子中央,屋子前面是好大一块空地,平时是我们小孩子玩耍的乐园,傍晚就有一个老人在那支起炉子爆玉米花。一听到屋外有“嘭”的声响,我就坐不住了。妈妈把玉米和大米交给我,我就飞快地跑去了。
场子里已经围了很多人,老爷爷在中间拉着风箱。
时间已经很长了,终于,呼哒呼哒声停了,老爷爷站了起来,戴上两只大手套。“嘭”的一声,一阵热腾腾的.玉米花香包围了我。随着孩子们一个个欢天喜地地离开,前面还有一个人就轮到我了。在爆米花迷人的香气里,我把大茶缸子捧给老爷爷,看他小心翼翼地倒进那台小机器里,然后盖上盖子,又使劲拧了拧,呼哒呼哒….
这时,幼稚而又好奇的我就想:“为什么爆米花要在一声巨响后才会‘出世’呢?没有响过的爆米花不会就是生的吧?”
今天的我终于明白了。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离成功很近很近,如果最后一步棋走错,最后一道工序没有做,结果也是枉然。所以,我们要做到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笑到最后。放眼历史,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因为最后没有把握好自己,功亏一箦,只留下一片叹息。项羽本可以回到江东,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却乌江自刎,一命呜呼;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但终因错用马谡而功败垂成。
也许,每个人都要经历苦难和挫折,成功就是爆米花出锅时的高声宣言,而最后那爆米花的轰响就是你最辉煌的一刻。
【失误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选材别致.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童年的怀恋。但又是一篇不规范的记叙文,由于没有遵循记叙文的文体要求,而出现两处致命伤。一是文体不鲜明。开头浮华游离,受议论性散文的影响,过分追求骈偶句的词藻华丽,而忽视了行文的连贯,使开头与全文不一致。建议开门见山,点明话题。结尾议论过分强调迁移,刻意寻求触发和感悟,以致脱轨而出,给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和误写成议论文之惑。回忆性记叙文可供提炼的主题很多,亲情感触、怀旧惆怅、变迁感慨等等都可以支撑起文章的筋骨,但不管哪一种结尾都是自然贴切的生发,而不是死缠烂打的捆绑。二是偏离题目,“声音”这一话题突出力度不够。本文应缩减首尾,把更多的笔墨分配给“声音”,用细节描摹出立体的声音,用描写生动传达感受和思考.凸显话题,呼应标题。
【升格作文】
牵动我内心的声音
傍晚的风里,随着那“嘭”的一声响,爆米花香四散开来,包围了我的全身,装满了我所有的童年记忆。
“走喽,走喽……”夕阳落山,彩霞满天,伙伴们在我家门前的那片空场上大声呼喊着,接着就是一声短促有力的“嘭”,像催促的鼓声,敲得人心潮澎湃。“别把钱弄掉了!”妈妈的声音已经追不上我的脚步。
场子里已经围了很多人,老爷爷依旧穿着他那件又脏又破的大皮衣,脚上还是那双大皮鞋,膝盖上还是那一两个补丁。他一边拉风箱,一边哼着我最不爱听的河北梆子。我焦急地等待着,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时不时冒出火花的“小机器”。“帅字旗——迎——风——飘,八姐……九妹……”老爷爷不紧不慢地拉着风箱,还时不时就着炉火看那台“小机器”上的钟表。呼哒呼哒,呼哒呼哒。
时间已经很长了,终于,呼哒呼哒声停了,老爷爷站了起来,戴上两只大手套。“好喽,好喽,开锅喽!”我早已躲到了远处,紧捂耳朵,眼睛却紧盯着那台小机器,心在跳个不停,总在计算着是否下一秒就要听到那一声“嘭”的响动。我一刻比一刻紧张,瞅着那暂时不再冒火星的炉子,想象着下一秒钟会发生的事情……
“嘭”的一声,我眼睛闭上了,心跳得更加厉害。一阵热腾腾的玉米花香包围了我,睁开眼睛,已经有几个小孩子挤在前面,他们是去抢喷到网子外面的那几个玉米花,老爷爷就又吆喝:“不要急,不要急,小心别烫着!”
在爆米花迷人的香气里,我把大茶缸子捧给老爷爷,看他小心翼翼地倒进那台小机器里,然后盖上盖子,又使劲拧了拧,呼哒呼哒……不知道已经过了多久,妈妈开始喊我的名字,天已经黑透了,我家堂屋里的灯已经亮了很久了。
后来,我长大了,到城里来上学,小学,然后初中,初一,然后初三。还会吃到爆米花,在商场门口,它们被整齐地封在包装袋里,大小一致,颜色艳丽,全不似那“嘭”的一声后大小不一的模样,但吃在嘴里,我总觉得少了一些滋味。
前几天回家,问起那个老爷爷,妈妈说他有好几年没来村里了,不知还在不在。而门前的那片空场,也盖上了房子,成了一个百货商店。
夕阳落山,彩霞满天,我站在车水马龙的街上,怀想老爷爷,他那一身旧皮衣,他哼的小曲。华灯初上,霓虹闪烁,那一声“嘭”,那一声让我心跳的声响,已茫远无处寻。
【升格启示】
修改后的文章,因为遵守记叙文的“游戏规则”而绽放出了迷人的光彩,切合题意,行文流畅,人物描写细致传神,尤其是文中等爆米花开锅时的心理刻画,带给人很多感触和想象,妙不可言升格文最大的改动是结尾的升华,修改后白然贴切,有感情,有深度,有分量。
考场作文一般不限文体,可以自选,但自选还是有选择的,规范的文体,可以很快使阅卷老师定位、归类,有利于我们作文的正常识别和解读。所以,我们如果选择了记叙文,就应该遵循记叙文的特点,写得规范,形似而且神似。
内心的声音作文 篇3
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人云亦云,不荒废青春,沿着我们选择的路走下去,相信每一个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当外界的干扰使我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坚守内心,取得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如果听从父母的.安排他将会坐拥万贯家财,但他并没有被金钱和名利冲昏头脑,而是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文学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成为了文坛巨匠。
比尔·盖茨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才能在学校不能得到发展,于是,他倾听自己的内心,毅然放弃学业,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研究。后来,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了家喻户晓的全球首富。
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本想学医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国人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命运。可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被国人精神的麻木所震惊。即便有强健的体魄,思想是麻木不仁的,强健有何用?他倾听自己的内心,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他用笔做武器,与黑暗的现实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他用文学做良药,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终于成为历史上耀眼的一颗恒星。
我们也许无法成为名人,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苹果树,就努力结出最香甜的苹果;是玫瑰花,就努力开出最娇艳的花朵;是小橡树,也不必自卑,只要努力地长啊长,一定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到那时,很多很多的人会来树下栖息会仰视橡树。
一棵橡树永远也结不出苹果,也无法开出美丽的玫瑰,但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他为世界奉献了自己的绿荫,成了最好的大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