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而幼师资格证的取得,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的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内容,其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而幼师资格证的取得,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的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内容,其中的第四项命题说话,是围绕给出的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主要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时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以及自然、流畅的程度。和朗读相比,命题说话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应试人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那么,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如何?是否需要提高?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呢?
一、学生命题说话现状及分析
1、普遍存在语音问题。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粤方言区人,而粤方言区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缺陷。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有:
(1)没有翘舌音。广西所有的方言和民族语言中都没有翘舌音声母,所以广西人说普通话碰到平翘舌音时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翘舌音,把翘舌音一律说成了平舌音;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平翘舌音相混,或是翘舌不到位等。
(2)j q x/z c s/zh ch sh三套声母相混。受粤方言(白话)影响,常常将z\zh发成j、c\ch发成q、s\sh发成x等。
(3)前后鼻音不分。广西部分粤方言(钦州话、北海话)中没有后鼻韵尾韵母ang、uang、eng、ing,或者后鼻音发音不到位,所以普通话中包含这些韵母的字,很容易说成相对应的前鼻韵母an、uan、en和in,或者是分不清前、后鼻韵母而相混的。
(4)撮口呼和齐齿呼混淆。广西部分白话(如钦州、合浦、北海、百色等地)大都无撮口呼韵母,因而说普通话时,有人会把撮口呼ü开头的字说成i开头的字。如“区qu说成qi”,“拒绝jujue说成jijie”,“月亮yueliang说成yeliang”,“圆圈说成yanqian”等等。
(5)丢失韵头i。有些说粤方言的人说普通话带ia、ie、iao、iou、iang、iong韵母的字时,常不带韵头,或说不好有韵头的韵母,这很大程度是由于用粤方言的舌尖前或舌根音声母代替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j、q、x而形成的语音错误。如“下xia说成近似sa”,“穷qiong说成近似cong”,“兄xiong说成近似song”,等等。
2、词汇语法不规范。
广西粤方言区人受语言习惯的影响,除跟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话外,平常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方言,所以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自然而然地把方言词汇、语法带到普通话中,比如“自行车”会说成“单车”,“胡萝卜”会说成“红萝卜”,“我先走”说成“我走先”, “一所学校”说成“一间学校”,等等。
3、普通话表达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
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对说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说起普通话来像背书或者朗诵的腔调,有时甚至说得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
4。对说话存在恐惧心理。
由于普通话表达的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普通话,特别是在测普通话时,别说学生,就连老师都是最怕“命题说话”这一项的,担心说不准、说得语无伦次、不流畅、没话说等等。
针对学生在命题说话方面存在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命题说话训练,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命题说话能力,从容应对测试,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测试水平。
二、提高学生命题说话能力的对策
(一)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认为普通话能说就行,没什么好学、好练的,只要学好琴法、唱歌、舞蹈就可以去做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学普通话引起重视,入学时要首先给他们进行普通话摸底考试,把摸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以及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从普通话摸底考试中认识到命题说话的重要性和难度,从而明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紧迫性。
(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
对于大部分南方人来说,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抱佛脚就能考出好成绩的,特别是命题说话这一项,需要事先的充分准备和经常的练习。所以,命题说话的训练宜早不宜迟。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时间是两学年(四个学期),第一学年进行的就是普通话训练及测试。笔者多年来的做法是,把命题说话的训练放到第一学期的每一堂课中进行,每节课练习1—2个话题,同时再进行普通话语音、语流音变方面的训练,这样下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命题说话的30个话题逐一进行了讲说练习,让学生对每一个话题该如何讲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到第二学期普通话测试前再系统地进行一次命题说话的巩固强化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
让学生对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个清楚的了解,他们才能按要求来构思自己讲话的内容并尽可能按要求讲述出来。
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语音要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准确到位,变调符合规律,轻声、儿化准确自然。
2、词汇语法要规范。所说的话语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忌用方言词汇语法,克服方言语气,用词要恰当,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得当,句子的相对完整等等。
3、说话要自然流畅。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有朗诵或背诵的腔调。说话时语速要适当,太快容易出错,太慢容易导致预留凝滞、话语不连贯。还要做到说话时不要磕磕巴巴,不要过多重复同一词语或同一句话,不要出现太多的口头禅,不要长时间停顿等等。
4、内容要充分。命题说话项目要求应试者围绕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如果说话不足30秒该项则按0分计,如果缺时酌情扣分。
(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1、让学生明确每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是完成命题说话的关键。由于中职学生文化
基础差,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面对话题时常常是不知说什么好,有些学生说了几句就没话可说了。所以,教师在布置每一个话题时,都要让他们明确这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让学生理清说话的思路,构思说话的提纲和内容,然后教师再做标准的示范把话题讲说一遍,让学生有个样子来效仿,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话题该如何讲说。
2、要求学生确定话题的提纲,并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话题的准备。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有限,无法在课堂上一拿到话题准备几分钟就能按要求来完成,所以每次命题说话作业可以提前一次课布置,在学生明确每个话题怎么说,并听了老师的示范讲说之后,要求学生课后把每个话题的提纲写下来,没有把握根据提纲就能完成说话的同学,最好把要说的话用平常说话的口语写下来,以加深记忆。上课时,让学生回忆所写的提纲或内容用自然说话的语气语调说出来。由于学生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绝大部分都能顺利地完成课堂说话任务。
3、从开始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努力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然、准确、流畅的外部语言。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就影响了说普通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让学生养成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可以缩短甚至消除“翻译”的过程,达到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程度。
4、排除学生恐惧心理,用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踊跃、勇敢上讲台说话。笔者抓住学生求上进、爱加分的心理,采用自己举手主动上台说话者多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上台讲话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克服了恐惧心理,非常踊跃地上台讲说话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认真做记录,并及时点评学生说话的优点,指出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自然流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改正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命题说话的能力。
6、做好测试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打消学生测试前的紧张恐惧心理。测试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考前培训工作,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测试的完整的操作流程;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备考,并且让学生知道测试过程中每一项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有了考前经常的训练和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克服紧张心理,从容应对测试,正常发挥,取得好的测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