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古诗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古诗 清明节 鉴赏

管理员

摘要:

清明节古诗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

清明节古诗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古诗鉴赏1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清明节古诗鉴赏2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

  3、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

  4、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

  5、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张继

  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

  7、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

  8、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9、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

  1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

清明节古诗鉴赏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鉴赏

  一提到关于清明的古诗,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这首古诗则是杜牧的《清明》。常有人说提到清明,一定会想到杜牧的《清明》;提到杜牧,便会自然而然想到那首简洁明了、鲜活生动的《清明》。不说二者谁成就了谁,而是他们早已不可分割,也无从分割。

  这首七言绝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历史典故,文字简洁明了,鲜活生动,脍炙人口。诗人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为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画面,是一个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是此诗的绝妙之处,言有尽而意无穷也。至于诗中的“酒家”和“杏花村”到底是在何处,事实真相也无从得知。

  除了这首《清明》外,历史上还留下了很多关于清明的古诗词。在这清明时节,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古诗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这句诗的意思是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从反向来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的现象来判断当下的时节。当梨花开始纷飞落下,说明清明节也过去了。细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通过观自然的现象来判断当下的时节的例子。如朱熹的《春日》中写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当看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谁都能看出这是春天的面貌,这便是春天到了。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这句诗词描写了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侧面描写西湖之美,实则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古诗词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看似描写的.是表面的景象,实则另有深意,这让我们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时产生了不小的难度,令学生们尤其头疼。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清明常常下雨,但程颢笔下的清明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和我们今年的清明相似。当清明佳节遇上晴朗的好天气,不再是雨纷纷,而是极宜游乐,但切记不可乐而忘返。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这句诗里涉及到的是寒食节。那和清明节又有什么关联呢?其实寒食节就在清明节的前一日,是晋文公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而设立。寒食节有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和清明节相似。在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直到宋元时期,寒食节便被清明节取代,扫墓祭祀也在清明节这天进行。

  关于清明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若你在这晴朗的清明时节出去游玩,希望脱口而出的是“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而不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你都记住了吗?

清明节古诗鉴赏4

  《宫词》

  五代.花蕊夫人

  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R的费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有清新朴实之作。清明之际,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十床被子当做赌注,可见玩兴极浓。千载之下,让今人感受到清明节的独特魅力。

  《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肩山)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诗境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悼念亡妻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十分恩爱。然而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已故十年的'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慨万分。

  《风入松》

  南宋.昊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口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瘗(yi):埋葬的意思。本词作于清明,既伤春又思人。

  上片写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练,感人至深,显出同人密中有疏的特色;下片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但是思念久别的情人,叫人如何忘怀。伤春、伤别交织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厚。

清明节古诗鉴赏5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象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篙共一丘。

  黄庭坚,字山谷,号山谷道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曾与秦观、张末、晃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士”。著有《山谷集》。

  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不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篙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深刻,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三台.清明应制》

  北宋.万侯咏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婆。望凤阂、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萧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扬香更、酒冷路青路。会暗识、天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数兵卫、阁阂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万侯咏,生卒年不详。字雅言。崇宁中充大a府制撰。工词,每出一章,即盛传京都。《全宋词》存词二十八首,断句一则。这首词描写了帝京清明美好的景象和百姓游赏的欢乐。虽然字里行间免不了粉饰太平,但也反映了当时的节令风光。综观全词,虽为歌颂太平,却不庸俗肉麻,描写景物能抓住特点,注意面的.渲染和点的描摹。笔法也明丽轻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可当做一幅“清明游乐图”观赏。

清明节古诗鉴赏6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803一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其辞采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杜牧的《清明》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全诗不事雕琢,清新自然,耐人寻味。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栩,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这首诗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有所不同,它明显地被赋予了些许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全诗以“飞花”、“柳斜”、‘旧暮”、“轻烟”组成一幅春天黄昏的美妙图景,充满诗情画意,严肃的政治内容被隐藏于如此轻盈优美的诗境之中,足见艺术手段之高妙,这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

  《阁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张继(约715一约779),字雏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疑忌淮西节度副使李铣、刘展,先诛杀了李铣。刘展反叛起兵,连连攻陷江淮十余州,次年被肃宗平定。官兵趁机掳掠。据史籍记载,安史之乱,乱兵不曾祸及江南,这一次,江南百姓却饱受战乱之苦。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