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广播稿(精选13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欣赏广播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欣赏广播稿 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欣赏广播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欣赏广播稿 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五(1)班的播音员小黄。今天,我随着翁老师一起走进了《古诗欣赏驿站》。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让你尽展笑颜。春风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四月的天空韵染了芳菲的故事。下面请欣赏: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谢谢小黄同学带来的这首《大林寺桃花》。我是五(1)班的翁老师。
赏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
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谢谢翁老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们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吧!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老师们,同学们,《古诗欣赏驿站》明天再跟大家见面了!谢谢收听!
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写的是远景。诗人选取了人烟,橘柚,梧桐三种具有时节特征的事物,来展示深秋傍晚的景色。山冈丛林之中农家飘出一缕炊烟。深碧的橘柚,微黄的梧桐都呈现出一片苍凉。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
结尾处“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与开头相呼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抒发了怀念前代诗人谢眺的心情。然而这不是一般的登览怀古。”谁念”二字透露了诗中的背景。原来李白自天宝初年,为权贵排挤,被迫离开长安以后,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而他所仰慕的前代诗人谢眺在南齐的争权夺势的复杂斗争中,也曾受到排挤,最终死于非命。因此当他来到旧游之地宣城,登上谢眺建造的北楼,面对谢眺遗留的宣城山水,怎能不油然而生,缅怀谢公之情呢?
今天的古诗词欣赏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
诗歌欣赏广播稿 2
A:又到了周三,诗歌欣赏栏目和大家在这里见面了。首先祝各位同学们“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我是播音员何佳懋。
B:我是播音员许媛。嘿,瞧你,今天是什么大好日子,让你一口气蹦出这么多成语来?
A:这你都不知道?同学们一起告诉她,这周五是什么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六一了,我当然高兴呗。
B:哦哦哦,原来如此。那跟今天诗歌欣赏和六一儿童节有什么关系哩?
A:当然有关系,今天我们欣赏的诗歌是有关我们这群可爱、童真、纯洁的少年儿童的!
B:别吹啦,赶紧说正事,同学们和我一样等着急了吧?
A:我们先来一次诗歌接龙,我们说上句,同学们来接下句吧!请听题:
B: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A:忽然闭口立)。
A: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B: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A:无处寻)。
A:不错不错呀,都考不到大家哩,
B:不行,我来出个难点儿的——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A:天哪,你可真会刁难人家哩!看来大家是不知道这个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首诗词吧!
B:这首词是我最拿手的,我先给大家完整的读一遍,仔细听清楚哟,听清楚哟,听清楚哟……
A:你还是快点儿吧!
B: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A:恩恩,读的不错不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呀,原为唐教坊曲名。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B:你也不错不错嘛。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细细的想想这幅画面哟: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A:干嘛一惊一乍的了!大家可别看这首词勾勒的画面这么美好,可是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不是很好——
B:不会是真的吧?
A:你能不能别插嘴呀?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B:我也知道,我也知道: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这首词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A:是是是,你这么能干,那你领着女同学一起来读读不?
B:肯定肯定。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既然我都读了,你要不要带着男同学来试试呀?
A:好的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同学们读的都很好哩,给自己鼓鼓掌不?
【B:既然快到儿童节了,那就给同学们讲个童真的笑话吧!名字叫做“天真的童趣”诗歌宝贝的爸爸问孩子:“诗歌宝贝,老爸对你好吗?”
A:“老爸对我好”
B:“等你长大后,给不给老爸买东西呀”
A:“给,我要给老爸买好多好多东西。”
B:“都买些什么东西呢?”
A:“刚出来的比巴伯泡泡堂。”
B:呵呵,确实够童真的哈。时间关系,因情节增减】
A:同学们,儿童节即将在本周五到来。在这里,我俩衷心的对同学们说一声
A、B:“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A:祝各位同学们“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后小声)、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B:(A读到△处)又来了,哎……只有我来说结尾啦——同学们,我们下周三诗歌欣赏栏目,不见不散!
诗歌欣赏广播稿 3
甲:老师们
乙:同学们
合:中午好!
甲: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人们称之为“经典”。经典的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
乙: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甲: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
乙:它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甲: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将中华古典诗词唱响校园,唱响神州吧!下面请欣赏唐代著名苦吟诗人孟郊写的古诗《游子吟》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乙:这首诗的意思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甲: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古诗歌,是不是有一种想掉眼泪的感觉?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乙:古诗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相连,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甲:这种骨肉之情通过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唯恐儿子“迟迟”难归的心情,以及作者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讴歌: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从而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乙:说了慈母的爱,我们来欣赏一首朋友的情,一首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
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甲: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纵使这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乙:的确,这是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
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也让我们今天仍然感受到他们真挚的朋友情。
甲:经典古诗文太多,比如《三字经》,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懂得该如何刻苦学习。“昔孟母,择邻处,融四岁,能让梨”我们被这些故事感动着,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乙:是的,比如《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写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经典。
甲:渊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如同灿烂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弹奏着美妙的乐曲,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乙: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让我们重拾古诗兴趣,在古诗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下,陶冶情操,将祖国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甲: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乙: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甲:中华经典古诗文,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余音袅袅。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乙:经典古诗文诵读,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神韵悠长。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甲: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乙: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乙: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甲:今天我们仅仅是抛砖引玉,让我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乙: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本次由班和的经典诗文赏析广播结束,谢谢大家!
诗歌欣赏广播稿 4
高: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准时与您相约,我是高玙璐,欢迎大家收听。
周:今天我们广播的主题是什么?
高:我先问你们几个,你喜欢冬天吗?
合:当然不喜欢了。
张:你看,这几天北风呼啸,万物飘零,就连很多动物也躲到洞里冬眠去了。
赵:是啊,我相信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冬天。这两天已进入冬月的时候,再到寒冬腊月估计冻得连我们上课间操都伸不出手了。
高:可是,你知道吗?在诗人眼里,冬天却是那么浪漫可爱,令人向往。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自己奇妙的想象与绮丽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寒冷而又浪漫的冬天。今天我们播出的主题就是《走进诗歌中的纯美冬天》。
周:既然主题与冬天,那我们就给大家读一首《雪天,我领着我的小狗》一诗的片断吧。
赵:天空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可是,寒冷冻结不了热的心,冻结不了热的血;
张:我们在雪中,追逐着,打雪仗,我们去滑冰,冰上,旋转着快乐。
高:我们还用洁白的雪,用温暖的手,精心地雕塑,塑出我们年轻漂亮的老师。希望她和我们在一起听我们的笑声,和我们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
周:冬天的风雪,挡不住我们的笑声;孩子的笑声,就是最动听的和平的歌。
赵:雪天,我领着我的小狗回家,我们从冰上走过。小狗不再叹息,它说,很快乐!
张: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我的眼前马上会出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纯美意境。整个天地之间是一片纯净的雪白,好期盼快点下雪啊。
高:我们再给大家读一段关于冬天的诗,题目叫《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周: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赵:我不愿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
张:我不愿飘到广场上,堆个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
高:我愿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周:太美了。
赵:是啊,如果我们都能像诗人那样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冬天也会变得那么纯美和浪漫。
张:对。让我们都伸出手来,去拥抱冬天。
高:老师们,同学们,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
诗歌欣赏广播稿 5
甲:老师们
乙:同学们,
合:中午好!
甲:今天,我们的《古诗欣赏驿站》正式跟大家见面了!
乙: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为了让华人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教育部特意颁发了《语文新课标小学必读古诗160首》。
甲:意在让我们重拾古诗兴趣,在古诗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下,陶冶情操,将祖国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乙: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将中华古典诗词唱响校园,唱响神州吧!
甲:下面请欣赏唐代著名苦吟诗人孟郊写的古诗《游子吟》
(播放《试听》两遍)
乙: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古诗歌,是不是有一种想掉眼泪的感觉?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甲:古诗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相连,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甲:这种骨肉之情通过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唯恐儿子“迟迟”难归的心情,
以及作者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讴歌: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从而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乙:是啊,“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们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吧!
甲:领读:(主持人教一句,学生们跟着读一句!)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乙:同学们读得真动情呀!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古诗歌吧,大家可以跟着学唱哟!相信在一遍遍的跟唱之中,你一定就会对这首《游子吟》心领神会的,也期待着你在校园的古诗歌唱比赛中,一展你的歌喉,欣赏你的风采!
(欣赏《试听》播多少遍,根据所剩时间而定)
甲:老师们,同学们,在一遍遍的古诗歌曲唱诵中,我们深深陶醉在这阳光般的母爱中了,让我们也放声跟着唱起来,在歌声中来结束我们的这次广播,《古诗欣赏驿站》下周一再跟大家见面了!
合:再见!拜拜!
(播放《试听》,学生自由跟唱,广播结束。)
诗歌欣赏广播稿 6
老师们,同学们:
“诗雨”朗诵大会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祝贺获奖的班级。
我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如果把我们的文明比喻成璀璨星空的话,那么诗歌就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再到五四运动后的现代诗歌,古往今来,诗歌一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曲华章,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段精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正因此,中国才能堪称诗的`王国!
领导指示我们要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今所用。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呢,我想,诵读中华诗词曲赋便是其中最好的选择之一。同学们正值最佳读书时期,记忆力处于黄金阶段,一定要大量阅读、大量背诵,“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了才会有收获,践行了才会有高品位,也就更有“文化味儿”!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今天举办的诗歌朗诵大赛意义是非凡的,是重大的:它给予了同学们展示自己文化积淀的舞台,提供了展现综合素质的机会,丰富了大家的课外文化生活,同时,这也是我们临沂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这次朗诵大赛一定能激发同学们诵读诗歌和经典的兴趣和热情!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
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一中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让“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
今后,我校会继续开展有益于同学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素质教育这个大平台上发挥聪慧,施展才华;为我校的素质教育踏上更高的台阶增光添彩!
最后,对与会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们表示衷心感谢!
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再次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谢谢大家!
诗歌欣赏广播稿 7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可爱的孩子们:
大家上午好!
今日,阳光明媚,在美丽的瓯江河畔,我们欢聚一堂。
今日,满心欢喜,温馨的金山庄,装扮一新,到处洋溢着喜庆。
经过大家的共同策划,精心准备,我们的10岁集体生日暨诗歌朗诵会如约而至。
这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也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因为我们的孩子们10岁啦!10年是人生的一个大台阶,10岁就意味着我们已经长大成一个小大人了,即将要迈向人生新的旅程。
下面,我提议,首先请我们的家长朋友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我们的孩子们表示祝福,祝愿我们的孩子一天比一天进步!
今天,我们还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俱乐部里其他孩子一起过生日,是他们的.到位,让我们的生日会更加有意义!同样把掌声送给他们。
下面,我再提议,请我们的孩子们也给爸爸妈妈送上一次最热烈的掌声,感谢爸爸妈妈的美好祝愿,谢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十年,一晃而过,但我们收获着,幸福着。
十年里,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一起分享幸福,一同抛弃哀愁,一起战胜困难,一同收获成长。我们成为世界上最亲、最牵挂的人。
孩子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个个都很棒,爸爸妈妈为你们骄傲。在今后的时间里,相信,你们会做得更棒,爸爸妈妈为你们加油。
今天,我们的孩子们还精心准备了诗歌朗诵,向大家展示不一样风采。下面我把时间留给他们,但是,我在这里向所有人提一点要求,请大家能够安静、认真、用心地聆听朗诵,让我们一起享受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吧。
谢谢大家!
诗歌欣赏广播稿 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记得学时一次语文课上,教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让班里的每位同学写一篇关于春的文章。我当时心血来潮便用诗歌的形式写了这篇文章。其实,我当时的想法只是想用很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想法。但没想到教师不但没批评我,还给我打了优良的成绩,并在班上当成范文朗读。
这对我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从此也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次之后,我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走进了诗词色彩斑斓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诗。我爱诗词,因为诗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诗词总是用高度的概括,精美的语言,优美的韵律来表达一种情感一个事物。唐宋诗词之所以流传久远而长盛不衰,仍为今人所推崇备至,正是因了她的豪放而高雅,精炼而意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仿佛闻到一片盎然春景里草的清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我仿佛看到了盛唐宫廷的华丽与辉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读出了李白不得志的抑郁和忧愁。诗以其至情至真高雅绚丽,震撼了我。
我爱诗,因为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里,岳飞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教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接云帆济沧海”李白鼓励我们应对挫折,要有不怕困难的信心。诗词艺术魅力无穷,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无数诗海名家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着历史的`天空。
《长恨歌》、《琵琶行》、《水调歌头》,无数的佳作名篇更是文学史上引以为豪的宝贵遗产。今日,我们何等有幸能够享受到这笔遗产,请同学们也热爱诗词吧!去走进诗的完美境界,领略诗的无尽的魅力吧!
诗歌欣赏广播稿 9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诗歌欣赏节目,我是你们的主播xx。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一同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去感受那份别样的柔情与眷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写于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康桥,也就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那是他曾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充满了他美好的回忆。
诗中,诗人用灵动的笔触描绘出康桥的美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将金柳比作新娘,形象地展现出柳树在夕阳余晖下的柔美与娇艳,这独特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与赞美。
而“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他甘愿化身水草,永远沉醉在康河的怀抱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节奏轻盈,语言优美,宛如一首轻柔的小夜曲。徐志摩用他细腻的情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离别康桥的凄美画卷,让我们体会到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更深入地领略《再别康桥》的魅力。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诗歌欣赏广播稿 10
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诗歌欣赏广播。我是主播xx,今天,让我们一同领略毛泽东笔下《沁园春雪》的磅礴气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就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北国雪景图,茫茫大地,被冰雪覆盖,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银白之中。
诗人的视角不断延展,“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长城在雪中蜿蜒,黄河因冰封而不再奔腾,这是何等的雄浑壮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阕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诗人由景入情,指出这美丽的江山,引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之奋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对历代英雄进行了点评,既肯定了他们的功绩,又指出其不足。
而最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表达出诗人的自信与豪迈,展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沁园春雪》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史诗。它激励着我们,要珍惜当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大家收听,下次节目我们继续品味诗歌之美。
诗歌欣赏广播稿 11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主播xx,欢迎收听今天的诗歌欣赏。今天,我们将走进舒婷的《致橡树》,感受其中独特的爱情观。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诗的开篇,舒婷就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她追求的不是依附与索取,而是平等与独立。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木棉与橡树,象征着男女双方在爱情中的`平等地位,他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分担风雨,共享阳光。
诗中还描绘了“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是一种理想的爱情状态,双方在精神上相互契合,在生活中相互扶持。
《致橡树》打破了传统爱情诗中女性的依附形象,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对当代人的爱情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大家通过这首诗,能对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诗歌欣赏广播稿 12
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诗歌欣赏时间,我是主播xx。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卞之琳的《断章》,探寻其中蕴含的哲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短短四行,却意味深长。
诗中描绘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场景,桥上的人在欣赏风景,却不知自己也成为了楼上人眼中的风景;明月装点了你的窗子,而你又进入了别人的梦境。这巧妙地揭示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我们在关注他人、欣赏世界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他人眼中的'风景,影响着他人的生活。这种微妙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奇妙与复杂。
《断章》以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深刻的哲理,引发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感谢大家的收听,希望这首诗能给你带来新的感悟,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诗歌欣赏广播稿 13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主播xx,欢迎收听本期诗歌欣赏。今天,让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感受那充满诗意与惆怅的氛围。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诗的开篇,就为我们营造出一种孤独、迷茫的氛围。雨巷、油纸伞,这些意象充满了古典的.韵味,而那个丁香般的姑娘,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哀愁。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姑娘的美丽与忧愁,她仿佛是诗人心中美好理想的象征,却又带着一丝朦胧与不可及。
整首诗节奏舒缓,语言优美,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戴望舒通过《雨巷》,表达了自己在那个特殊时代的迷茫与追求,也让我们在这优美的诗句中,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希望大家能从《雨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感谢收听,我们下期节目继续在诗歌的世界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