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管理员

摘要:

【实用】说课稿范文合集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说课稿 篇1  基本理念: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

【实用】说课稿范文合集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基本理念: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学习。”

  一、个性化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

  我所教学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个性化学习要重视学生体验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必须加强体验性学习。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形式。

  首先,利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小徒弟的画。然后采用对话形式理解师傅为什么会称赞小徒弟。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看了小徒弟的画,你有问题问他吗?谁愿当小徒弟,你们有什么要问他的吗?

  2、你想夸夸小徒弟吗?

  3、谁能用画师的话来夸夸小徒弟。

  通过对话,学生感受并学习了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三、个性化学习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根据自己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去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让学生的学习闪现创造的火花。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分段出现分歧时,我引导学生学会找依据理清结构。在结尾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

  过了不久画师又想考考三个徒弟了,于是他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1、出示一个徒弟的画,请学生评价这个徒弟画的画怎么样?

  2、再请学生发表见解,你怎么画这幅画?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积极思考答案。他们的答案恰恰就是课文中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说课稿 篇2

  开场白:

  喜欢就关注我吧,铁树老师定期更新。

  一、说教材: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组文章中的一篇课文。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主要内容。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家冯骥才;熟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特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鼓励学生熟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熟悉故事情节。

  (2)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说学法:自读自悟、探究交流。

  五、说教学流程:

  1、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后,交流资料了解到刷子李是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

  引导学生抓住“俗世奇人”几个关键字来阅读课文,了解刷子李有一身绝活,所有人都不相信,一个叫曹小三的新徒弟随师傅来到了一位姓李的人家刷墙,亲眼目睹了刷子李是怎么刷墙,刷墙后衣服上一个白点也没有。了解传说中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里?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描写,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形象,品味写法。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描写刷过的墙壁表现人物形象——技艺高超。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刷子李那种敬业、专注、求精、创新精神的敬意。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刷过的房子很美,给人的感觉舒服。从而感受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2)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

  感受“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刷子李行云流水的刷墙技术,滴水不漏的.功夫,在一身全黑装束中让人震撼折服,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

  (3)学习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直接描写和细节刻画的同时,感受作者通过曹小三的所见、心理感受、想法的改变印证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作方法。感受课文从侧面烘托了刷子李技术的高超,写法绝妙。

  (4)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刷子李的语言描写感受“刷子李”心细如发,他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感受“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是在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教育曹小三——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六、说作业设计: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章节,如《泥人张》等,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加深对俗世奇人的了解。

  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这一环节,做到了读写结合,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深化学生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表现的中心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写法。

  刷子李:技艺高超

  规矩奇特:规矩奇

  效果非凡:效果奇

  动作娴熟:动作奇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失落—敬佩—震撼

  我的说课结束。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3)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腊八---腊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

  (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地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品读课文、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么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配歌曲《恭喜》朗读课文,体现“除夕真热闹” 5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