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菊花的诗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陶渊明 菊花

管理员

摘要:

陶渊明菊花的诗  陶渊明非常喜欢菊花。不仅咏菊,采菊,还饮菊,食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让多少人心向往之。  (一)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秾艳能几时?  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故人都壶至,赏趣聊赋诗.  (二)  今生几丛菊,花色又新变.披……

陶渊明菊花的诗

  陶渊明非常喜欢菊花。不仅咏菊,采菊,还饮菊,食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让多少人心向往之。

  (一)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秾艳能几时?

  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故人都壶至,赏趣聊赋诗.

  (二)

  今生几丛菊,花色又新变.披甲老铸金,西风任酣战.

  群芳争媚春,晚节孰为殿.结契浑忘言,应为人所羡.

  (三)

  采菊东篱下,晨光犹熹微.繁霜拂我帽,零露沾我衣,

  寒英自秃发,败叶徒翻飞.荣枯有常理,吾意且忘机.

  (四)

  芳菊开林耀,因风传冷香.荷鉏不知倦,时为栽花忙.

  岂止供欣赏,还宜充糗粮.食之可延寿,有酒须尽觞.

  (五)

  菊解制颓龄,斯为却老药.花叶附枝干、未尝见凋落.

  吾生虽有涯,此命久已托.无酒空服华,闲淫亦云乐.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解读陶渊明的爱酒和菊花情节

  陶渊明,这位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诗人,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在看透官场的黑暗腐败后,最终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织的隐居生活的诗人;被尊为田园派诗人的鼻祖和“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平淡自然,真实质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陶诗中的很多自然意象(如:风、鸟、菊、酒、松、南山)都有着统一特殊的象征意义,而其中以酒和菊花最为出名。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陶渊明好赏菊,性嗜酒,意在寄托精神,消除世故杂念,在纷繁的世道下寻找真我,保持自我,超越故我。诗人通过对酒和菊花意象的反复构建,来表达自己的高洁的人格理想和自然的思想追求,可以说,酒和菊花不仅仅只是陶渊明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渊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精神支柱。

  一. 解读陶渊明的爱酒情节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使得酒和文人精神发生了重要而紧密的关联,对后世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据逯钦立先生统计,陶渊明现存诗文142篇,凡说到饮酒的有56篇,占全部作品的40%,其中年代可考的有四十余篇1.。陶渊明自己在《五柳先生传》中也写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诗人将归隐后的茫茫人生寄予酒中,酒后吟诗,诗中状酒,怡然自乐,不求甚解。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酒的.性情也是陶渊明的性情,正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可以使他短暂的抛却烦恼与杂念,消解人生中难解的矛盾——“猛志逸四海”与“性本爱丘山”,进入真自我的超自然状态,完全地与自然融合。

  当然他的隐居和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这可以追述到陶渊明的早年不得志的官场经历。父亲陶敏去世前嘱咐陶渊明去投奔好友谢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陶渊明长大成人后(18岁),谢玄因招致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世。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使诗人顿感自己的报国壮志无处施展,复兴陶氏家族成为泡影。于是,他开始大量饮酒,以酒消愁。从那以后,酒变成了他的知心伙伴,不醉不休,醉后,他就吟诗作赋来排遣苦闷,常年如此,成此癖好。

  二. 解读陶渊明的爱菊花情节

  菊花自古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之一,淡朴傲霜,气韵高洁,因此常常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意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成为诗人们吟咏歌颂的对象。在陶渊明诗中,共有《九日闲居》、《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饮酒》其五、其七、《归去来兮辞》五处写到了菊花。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陶渊明种菊,采菊,食菊,赏菊,叹菊,颂菊,与菊为生,开创了物我合一的新境界。“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他以自身的人生经历,隐逸情怀,真正参悟到菊之风骨、人之傲骨,创造了诗、菊、人浑然天成的高远境界,虽不是把菊花引入诗中作为风骨意象的第一人,却给菊花增加了一种清新隐逸之感,高风亮节之德。

  同时,陶渊明爱菊还跟逝去的前妻有关。东园菊圃始建于陶渊明前妻陈氏逝世之后。陈氏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与诗人十分恩爱。结婚六年,育有四子(其中有一对双胞胎),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不堪重负,终于在一个饥荒之年的暮秋,香消玉殒。陈氏的早逝,对中年丧妻的陶渊明打击不小。他含泪作了一篇《闲情赋》来祭奠亡妻。作完此赋,他迈着沉重的步伐漫无目的地在东园闲逛。此时已是深秋,一阵西风吹来,寒意交加,猛然间,他在青松旁,西侧院脚下,发现了一株盛开的菊花,花枝上盘旋着飞蝶,相映成趣。这使他想起了昨晚的梦境。昨晚他梦到前妻前来梦中与他相会,对她说:“我乃天上御花园中的菊花仙子,如今我俩尘缘已了,又重新回到天界,而今天地两隔,望夫君多多保重,务以我死伤悲”。梦醒后,诗人心里空空落落的,而今见了这东园里的菊花,他决定在这里设一个花坛,用来专门栽培菊花,让亡妻与自己永远相伴。所以,陶渊明如此爱菊也折射出陶渊明是个性情中人。

  三.综述酒和菊花对陶渊明的精神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在魏晋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在儒学衰微,道学玄学兴盛,门阀士族垄断高官权位的现实面前,陶渊明作为一个没落的庶族寒士,他的政治理想注定无法实现。在多年的宦海浮沉之后,他的思想追求发生了质的改变,最终选择了“守拙归园田”的自然理想,陪伴他实现这一精神追求的正是酒和菊花。“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秋菊有佳色,衰露掇其英”。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对陶诗额评价极高“屈原比他更沉鬱,杜甫比他更阔大多变化,但是都没有他那么淳,那么练……渊明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陶诗能达到如此境界,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一生的经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与他淡漠名利,喜欢自然的本性有关;但也绝对少不了酒和菊花的影响。酒和菊花就是陶渊明性格和人生的代言,陶渊明的一生因为酒和菊花充实了许多,自然了许多,超脱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