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小橘灯

管理员

摘要:

小橘灯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橘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橘灯说课稿1  一、说大纲(课程标准)  新修……

小橘灯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橘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橘灯说课稿1

  一、说大纲(课程标准)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刚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的地位、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阐释:

  1、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强化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按反映生活内容组织单元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3、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新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无疑是看中语文能力这块“基石”,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希望于学生的语文实践,希望于读的积累。在这里素质教育已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薄发式教育已体现于《课程标准》的 具体条目中。

  我们虽然使用的是修订版教材,但本着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向《课程标准》靠拢的原则,我设计了这节语文阅读课。

  二、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册第二单元的选文注重了与革命生活的联系。《小橘灯》一课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革命生活画卷。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着一种过渡与桥梁的作用,学好了本文对巩固第五课《纪念白求恩》,学习第七课《梅岭三章》有着重要的铺垫迁移作用。

  2、教学重点:传统教学主要着眼于对小姑娘的人物性格的分析。这未免有失偏颇洪镇涛先生说: “语文教学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重点还应当侧重 课文的结构形式,为此,确定了三个重点:

  (1)、理解、感悟小姑娘的性格特征。

  (2)、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进行思维训练。

  (3)、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语文阅读能力来自于语文阅读实践。本篇文章文质兼美是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教学中要抓住“读”不放手,点拨前读,点拨后读,整体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交错运用,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等。

  2、揣摩感悟法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探究。如“八九岁光景,吃了一惊,缩”等这些词语体现了小姑娘幼稚中不失沉稳, 成熟中含着不安的性格特征。

  3、比较法

  比较:①小姑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何相似点。

  ②小姑娘和小橘灯有何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以我的行动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课文的结构线索:看朋友——等朋友——见朋友——想朋友。

  2、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抓住课文一些重点段落,如描写小姑娘肖像、动作、语言的段落(第3段)

  描写小姑娘安慰我的话(第6段)叙述小姑娘制作小橘等过程的段落(第7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感悟、探究、质疑,从而体会小姑娘乐观、坚定、勇敢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3、深层研读,强化训练

  对以下两段(第十、十一段)进行深层细致研读: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体会两个“好”字的用意。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让学生体会“桔红的光”与小姑娘的精神是什么关系?黑暗的山路又象征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感悟本文的中心。

  4、积累联想,拓展迁移。

  (1)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受冰心奶奶委托,到重庆去看望小姑娘,想象小姑娘现在是什么样子,他家里又是什么样子?

  (2)推荐阅读:冰心《腊八粥》

  五、说板书:

  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这个板书形象直观,富有艺术性。

  ①通过这个板书了解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②通过这个板书,把小姑娘的精神展现出来,寓意明显。

  小橘灯说课稿2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小橘灯》,它是沿海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七课。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橘灯》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本单元学习重点的文章: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整体感悟,发表见解”,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关系和培养学生吸收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

  1、了解作者冰心。

  2、引导学生跟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要素及情节结构。

  三、该课重点难点

  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的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要素及情节结构。

  2、体会冰心“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在作品中的体现。

  3、模仿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改写本课的结尾。

  四、该课教法与学法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因此,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把握故事情节,并尽量注意与写作的紧密联系。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准确的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3、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写作的感悟。

  4、体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该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借介绍作者引入)

  大家有听说过冰心这一作家吗?谁有读过她的作品呢?(给点点时间学生小议)她是我国文坛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当代作家,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早期作品以提倡“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为主,后期的作品主要是对旧中国的控诉,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大家想不想学一学她的作品呢?(想)好!那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作品《小橘灯》,看一看作者作品提倡“爱的哲学”中的那一种呢?

  (据心理调查表明,上课至少5分钟之后,全班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这说明,教师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应当从每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做起。从介绍作者开始导入,既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冰心及她提倡的“爱的哲学”在作品中的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和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又节省了时间,一举两得。)

  2、自读课文从内容、情节、情感、主题方面整体感悟本文

  1)作者围绕“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先后写了那些事情?

  2)你从这些事情可判断出谁是主人公吗?

  3)你觉得主人公怎么样?

  4)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又是个发现式的学习过程。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找成绩好的同学个别提问,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都要大力的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着重的讲解,分析,板书。)

  3、比较阅读并模仿改写

  (1)我们上学期学过了朱自清的《背影》,回想该文浮现画面,想想《背影》采用的是什么顺序?试跟《小橘灯》比较一下。

  ——《背影》采用是倒叙,《小橘灯》采用的顺叙。

  (2)谁还记得《背影》的开头,将它跟本文的结尾比较。

  ——《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位置虽然不同,但都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由第一册的《背影》入手,勾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并和《小橘灯》进行比较,既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知识,进一步熟悉了新的课文,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并在写作上受到一定启发,为下一个问题做了铺垫。)

  (3)模仿《背影》的开头改写《小橘灯》的结尾。

  ——以竞赛的方式,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组请一位代表发言,最后老师表扬做好的小组并明确:“我与小姑娘离别已经十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那盏小桔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作文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在课堂中进行小作文训练,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一种重要途径。再是考虑到课进行到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较累了,以竞赛方式活跃一下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4、齐读课文(流利且有感情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

  文章总体上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抒情的语句出现,在细读完课文以后,请将这段抒情性的文字找到,并体会一下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小黑板出示)

  (教育学认为布置的作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适中。所以布置这作业也从这点出发,启迪学生的智慧为主。这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悟“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主旨。)

  2、阅读作业:

  熟读课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顺序,给文章分段并归纳大意。

  (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熟读课文,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七、板书设计:

  小橘灯

  冰心

  爱的哲学: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故事情节:初遇——探望——怀念

  主人公:小姑娘

  文章主题:爱儿童小姑娘:可爱

  作者的情感:爱

  (这样的板书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