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范文集锦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练写醒、……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集锦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练写醒、胸、摆、接、礼、群
教学目标:
1、知道左右结构的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在书写时能较准确地运用。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书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醒、胸、摆、接、礼、群”等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能书写好作业的这些字。
教学准备:田字格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回顾导入。
简单回顾上学期“左窄右宽的字”的特点:上平下缩、左长右短、上缩下平、上平下平、上缩下伸的特点。
二、指导练写本课的字。
1、读帖观察书写“醒、胸、摆、接、礼、群”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整体要领:
(1)左右松紧适度。
(2)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大小。
2、个别指导。
醒:左边中间的横要短,左右一样宽,一样齐。
胸:右边被包围部分是“凶”,不要写漏了竖。
摆:左窄右宽,下面是“去”,要写正确。
接:右边的“妾”,女要写的扁。
礼:左边的第一点和右边的竖对正。
群:左上的第2笔要出头。
3、教师范写。
4、学生临写,师巡视评价。
四、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注意:提示书写姿势要正确。
五、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语文教案 篇2
教室一角传来哭声,那声音很小,但听得出是那种竭力克制自己后发出的呜咽声。
“怎么回事?不是上课了吗?”我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怒气。
“老师,余杰偷了张红的字典。”不知是谁悄声说道。
“不要乱说,可能是余杰借了忘记还嘛。”因为我知道,余杰身世可怜,从小父亲早亡,母亲长期在外打工,一直跟奶奶生活,虽然她家经济困难,但这个女孩平时听话,学习努力,成绩较好,从未出现拿别人东西的情况。我从内心出发,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拿别人东西的。
“这可能是个误会。”我又说。
“老师,我们发现余杰用的是张红的字典。字典上有张红的名字。”班长站起来说。
“老师,这本字典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余杰站起来一边哭一边说。
我拿过字典,仔细翻看,只见扉页上张红的名字被划去,旁边写着“余杰”两个字,翻过字典,侧面厚厚的纸张边缘上豁然写着“张红”两个大字,那种写法是划不掉的。我心里暗笑,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我又不明白,余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我记得她学习时有字典用。全班学生鸦雀无声,好像在等待我的宣判。我心里一股无名的怒火一下升起来,明明是别人的字典,还不承认。
我严厉地说:“余杰,这是怎么回事?”
余杰站起来大声说:“那就是我的字典!就是我的字典!”那语气好像是我冤枉了她。这时的余杰与平时判若两人,那神态,那眼神,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我生气了,厉声说:“这明明是别人的字典!是你把名字改过的!”
这时的余杰什么也不说了,只是大声痛哭。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全班学生议论纷纷。有个调皮学生还带头起哄,几个学生一起叫:“余杰,小偷!余杰,小偷!”
他们的叫喊声一下让我清醒了。不行,我应该冷静,这件事要慎重处理。我静静地看着闹哄哄的教室,一言不发,一分钟过去了,渐渐的,教室里安静下来。我轻声说:“这件事课后再说,我们先上课。”
那节课中,我一边上课一边注意观察余杰,有几次她都躲开我的目光,表情很不自然。看她这样,我心中有数了。放学后,我把余杰叫到寝室,没等我问她,她就轻声说:“老师,那字典是张红的……”话还没说完,眼泪就在她眼眶里打转。看她这样,我也不忍心批评了。通过了解,原来她放学后,在学校小花园里做作业,回家时,忘记了收字典,第二天就找不着了。她不敢把这事告诉奶奶,怕挨骂。即使说了,奶奶也没钱给她买。于是,她就拿了同学的字典。特别是余杰最后流着泪告诉我,那字典是她用卖头发的钱买的,还求我不要把她拿别人字典的事告诉她奶奶,她以后决不会拿别人东西了。这时,我才发现余杰那条又黑又亮的辫子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我的心为之震撼,一个农村小姑娘,为了一本字典,剪掉自己心爱的辫子,那是多么的无奈与无助,那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驱使着她……我真为自己上课前的举动而后悔,连忙把我用的字典塞给余杰,叫她拿去用,可她怎么也不要,说老师要用来教同学们。多么懂事的孩子,当时,我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安慰她。这么乖巧的孩子,偷偷去拿同学的字典,她的内心一定是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她真的是无奈之举。我一定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让全班同学都来理解她,帮助她,让她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又要达到教育全班的目的。于是,我决定借这个机会,在班集体进行一次有声有色的德育教育。
第二天,我把关于字典的事向全班学生做了解释,乘机教育学生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但做错了,只要诚实,以后改正错误也是好孩子,我们应该原谅她。我还发动全班同学向余杰学习,学习她为了读书把漂亮的辫子剪去卖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懂得,父母挣钱不容易,不要乱花钱,钱要用得有意义。
在班队课上,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
“请伸出你友爱之手”的主题班会,为余杰捐款买字典。我首先拿出三元钱放在讲台上,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一角,两角……山村孩子,大多数身上没有钱。但那份情、那份爱,时至八年后的今天,每每谈起这件事,我也是感慨万千。当时,余杰泣不成声,不知用什么来表达她的感激,毕竟她才八九岁,在她幼小的心里,她绝对没想到,又能拥有一本崭新的字典,而且是以这样的方式。我相信,这件事在余杰的人生旅途中,一定会留下美丽的印迹;在全班学生的心里,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多年来,那本特殊的字典时时提醒着我:对待学生,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歧视;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粗暴;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忽视。
[评析]
学生年龄尚小,心理不成熟,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现象,应该注意去了解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文中的老师面对学生出现的过失行为,从开始的大发雷霆,到后来的冷静观察、分析,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查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方式,力求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入微,更加适合学生。
从表面上看,班上出现偷盗行为,是不好的现象,但这位班主任,抓住这
个教育的契机,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把握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德育教育。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尊严、需要肯定……”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如同冬天的一缕温暖的阳光;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会重新树立起孩子学习,生活的信心。
愿所有教育者努力用爱心为孩子们的心灵撑起一片天空,让娇美的花朵在阳光中灿烂地盛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
展示星空的图片:
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板书:数星星的孩子。指导:多音字:数(shǔ、shù)。
正音:数shǔ。“星星、孩子”读轻声。
齐读课题。
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的字怎么办?圈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
(1)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自由读,小老师领读
(2)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指读,开火车读
2、分段读文,纠正字音。想想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领悟
选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学习
汇报交流
1、倒序学文,走近张衡。
课文哪一段直接向我们介绍张衡这个人的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他介绍得这样清楚明白,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汉朝”“天文学家”“刻苦钻研”并用“因为——所以”说明张衡成为天文学家的原因。)你对张衡还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信息)
师导:同学们对张衡了解得真不少,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他小时侯数星星的呢?
2、赛读课文,公正评价。
以接力赛方式读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公正的小评委。
3、找宝游戏,抓句美读。
文中有一个精美的句子写出了夜空的美丽,快速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美读“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么美的星空,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换词比较把“撒”误读成“掉”体会撒的形象生动,及数起来的难度之大。)
师导:就在这撒满珍珠的夜空下小小的张衡此刻正在干什么呢?
4、同桌互动,入境品读。
和同桌互相读一读,动笔画一画张衡数星星时的动作词。(画出“坐、靠、仰、指、数”)请同学们根据这几个词摆好姿势,保持这个姿势让我们也学着张衡数数星星(1——20颗),师采访学生们数后的感受。(学生切身体会数星星时的累和难度)可张衡却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你想对小张衡说点什么?(深深地感受张衡的善于观察、耐心、细心、能干。)
5、走进角色,读中悟情。
师导:奶奶听着看着都心疼了,她禁不住笑着说:“——”(读奶奶的一番话)从奶奶的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区别祖孙俩的不同观点。(小张衡却不那样认为,他满有信心地说:“——”(读后感悟张衡不仅仅是观察星星,还在发现星星运动的规律。)
6、边读边演,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分角色读文。)
师导:奶奶和张衡的争论,把知识丰富的爷爷也吸引来了,爷爷走过来怎么说?
7、小组合作,广知天文。
(1)边读边画,找出爷爷的话。
(2)交流体会,说说自己读懂的知识。
(3)全班交流汇报(多媒体演示)
爷爷讲的天文知识谁听懂了?(指名结合星空图版,模仿爷爷的语气告诉张衡。)
(4)图文结合,画出北斗七星及北极星
8、抓住言行,学习人品。
师导:小张衡听了爷爷这番话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抓词(“一夜、几次起来”体会张衡不迷信权威善于实践,善于发现,勤于观察。)
9、演示结果,回读重点。
师导:真是功夫不付苦心人,他看清楚了——。(出示旋转图)正如爷爷说的那样——回读爷爷的话。
10、与张衡对话,学习品行。
师导:课文学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你喜欢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吗?为什么?
11、配乐诵读
选你最喜欢的段赏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指名学生朗读
2、复习生字词语
师:某某小朋友读的真好,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词语。
(1)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2)学生齐读词语
3、指导写字
字形分析、范写。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识字动画,教师指导:
(1)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字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2)数: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3)睡: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离:上窄下宽。这两个字笔画多,要重点指导。
(4)衡:指名读,说结构、偏旁。教师故意板书一个极差的“衡”字,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写,并上台板书。
师:三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才好看,也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写字如此,学习也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学好。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搞好学习。
(5)汉:指名读,比较:汉——汗。给“汉”组词。
(6)研:指名读,换偏旁:研——形(研——妍、刑)
4、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5、拓展活动
探索宇宙。
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星空知识,看看你们听后想做点什么?(音乐伴奏朗读。)
夏天的夜里,银河像一条淡白色的巨大纱带,从北飘向南方。古代人们把银河认作天上的河流。银河真的是天河吗?那白茫茫的一片真是汹涌的波涛吗?科学家伽俐略用望远镜揭开了银河的秘密。原来银河是有无数像太阳那样的此文转自淘。恒星组成的。因为星星太多,离我们又太远,星光连着星光,分辨不清,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银河系里的星星连同太阳在内,大约有1500亿棵恒星。银河里的星星看上去它们靠得那么近,其实它们之间的距离远极了。就拿牛郎星和织女星来说,它们之间距离有16万光年,也就是有152万亿公里,而整个宇宙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又有许多个。小朋友,想一想宇宙该多大,多神秘啊!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出示地动仪图片
6、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29数星星的孩子
善于观察
张衡,善于发现,天文学家
刻苦钻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与“我”日渐亲近的情谊。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与“我”日渐亲近的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难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媒体伴学、激情导入。
1、课件:示学生欣赏一组珍珠鸟的图片,教师解说,感受珍珠鸟的美丽和温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来源于生活,用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把学生和教材的距离拉近,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训练快速默读课文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难读句子,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珍珠鸟与作者日渐亲近的`情意。
句: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斑斑驳驳,显得生意葱茏,珍珠鸟便从中伸出小脑袋瞅瞅我。那雏儿从画框上飞下来,“嚓嚓”地在纸上跳动,还用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珍珠鸟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细腻的绒毛盖住,还咂咂嘴。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读离不开文本,充分阅读文本,并训练本课的阅读目标—默读。努力发现并运用文中的人文素养,去激发他们关爱鸟类、关爱动物的思想意识。)
三、想象画面、品读悟情。
1、画面:屋里飞。
(1)课件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默读段落,勾画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3)读了这段话,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情景朗读,感悟情意。
2、画面:喝茶水。
课件示:
(1)创设对话情境:“你是文中的小珍珠鸟,有什么感受?”
(2)扣住关键词,体会日渐亲近的情意。关键词:渐渐,先,然后,再。
(3)不同形式的读,悟情。
(4)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教育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和作者建立关系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领悟、读中欣赏,善于积累”的学习过程。重视语言积累。)
3、画面:啄笔尖、肩头睡
(1)自由读相关段落,同伴合作勾画珍珠鸟和作者的关系很密切句子。
(2)体会“再三呼唤”。
(3)比较句子,体会作者用词。
句子:这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4)看插图,在读中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始终作好学生和教材的“介绍人”,让学生和教材真诚地对话。采用同伴互助,自由交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创设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朗读、交流、看图、谈体会,进一步深化学生,人类爱护鸟类,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得到启示,拓展延伸
1、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用“信赖,……”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五、作业设计、更胜一筹。
1、背诵今天学习的段落。
2、选择文中的一个画面写一个片段或画一幅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家庭成员,借助拼音读词语,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2.总结一些特殊偏旁和表意字的关系,了解形声字。
3.区别笔画相似、写法不同的字。
4.借助拼音把故事读通顺。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读故事。
教学难点:总结表意字和形声字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一)说说自己家人都有谁?
(二)教师出示词语,让学生认真读一读。
(三)看看图中的小朋友还有什么家人,借助拼音读词语,注意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四)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二、我的发现
(一)出示两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二)观察这两组词语,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指导:“明、晚、昨、时”都是日字旁的字,都和时间有关。
“妈、奶、姐、妹”都是女字旁的字,都和女性有关。
(三)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三、字词句运用
(一)出示“了、才、长、山、儿、四、我、心”八个生字,自己读一读。
(二)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教师范写生字,讲注意点。
“了、才”,“了”是弯钩,“才”是竖钩,“长、山”,“长”是竖提,“山”是竖折;“儿、四”,“儿”是竖弯钩,“四”是竖弯;“我、心”,“我”是斜钩,“心”是卧钩。
(四)学生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逐一点评。
第二课时
一、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一)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
(二)发挥想象,试着让学生说一两句话。
(三)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二、日月积累
(一)出示句子,学生借助拼音熟读。
(二)指名读,教师领读。
(三)学生试着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四)教师逐句讲解意思。
(五)全班齐读。
三、和大人一起读
(一)借助拼音把故事读通顺。
(二)标自然段。
(三)指名读课文。
(四)“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在文中出现四次,朗读时候声音要洪亮,以表达猴子们着急的心情。
(五)月亮真的掉进水里了吗?
(六)读熟之后可以把故事向大家讲一讲。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