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中秋节 习俗 作文

管理员

摘要: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5篇【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秋节的习俗作……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5篇【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习俗则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节时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宫嫦娥。金门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设案,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银烛高燃,香烟缭绕,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约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焰熊熊,极为壮观。

  还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习俗,远不如旧时盛行,祭月拜月活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唯独吃月饼,仍很盛行,把酒问明月,庆贺美好生活,为远方的亲人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2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重阳节、元宵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

  中秋节是由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又因为十五的月亮正圆,民间俗称团圆节。“团圆节”,真有趣的名字,没想到中秋节还有个这么好的名字!

  中秋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你也来读一读吧!为了庆祝中秋节还有很多诗人写了关于中秋节的诗歌呢!《中秋》。水调歌头》。《中秋月》。《太常引》。《八月十五夜玩月》等。这些都是诗人们在中秋写的诗。

  在中秋节有许多习俗:吃月饼。赏月。走月亮。放天灯。它们都是中秋节的.习俗。

  每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都会回奶奶家。每年这时,大爷一家,二爷一家也都会回到奶奶家,一家人团团圆圆、说说笑笑。哈哈,要不怎么叫团圆节呢!这时候奶奶会做许许多出国多的好吃的,当然最主要还是吃月饼。吃完饭后我们就下楼去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个美好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3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全国放假三天,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可以团圆了,小朋友可以吃到各种口味的月饼了,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可开心了。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4

  8月15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之夜家庭教育,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在阳台上吃月饼,赏月。那天的月亮特别圆,像一个金黄的煎饼。

  去年8月15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我拿出一大盒月饼。月饼的包装盒很?漂亮。那是一个精致的金属铁盒。塑料纸是粘贴的,有红有黄,在灯光下会不停闪烁,非常艳丽。我想:里面的月饼一定也很好吃,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里面是圆圆的月饼,月饼外面还包着一张透明的塑料纸,我撕开包装纸,一股月饼的香味一下子从里面冒出来,钻进我的鼻子里,“真香啊!”我忍不住咬了一口说:这月饼真好吃。我让爸爸妈妈也来试试。 。他们尝了之后,连忙说好吃,好吃。后来我们才知道,一个盒子里有不同种类的月饼,有豆沙、椒盐、瓜子、花生仁等月饼。 ”我们在窗外边吃边赏月,有说有笑。那晚的月亮好美,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在月宫里欢快地起舞。看着看着,感觉那晚的.月亮好美啊。”很特别的圈子,就像祖国大家庭的人团聚在一起一样。

  中秋节的月饼太好吃了!这对我的心来说是甜蜜的;中秋节的月亮好美啊!美得让我赏心悦目。=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5

  元朝末年,汉族人民要起义反抗蒙古人的统治,但消息传不出去。后来,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四处造谣的计策,说冬瘟流行,除非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买月饼吃,否则是可以避免的。人们买了月饼回家,发现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节,杀鞑子,迎叛军!”于是人们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

  无锡人在中秋节早上多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与此有关。相传,蒙古人灭宋后,民族压迫严重,汉人一直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相约在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做。为了厌倦胜利,人们吃红烧芋头,象征着“塔子”头的落地。这就是中秋节吃甜芋头的由来。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发生了变异: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潮州每户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得到汉人的支持,监视汉人的行动,只允许三个家庭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约见大事的字条放在月饼馅里。潮州人用芋头来祭祀“虎头”,形似人头。因此,每到中秋节,都要用芋头祭奠祖先。代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元末大屠杀的历史故事。中秋节击杀鞑靼人后,以人头祭月,后以芋头代之。时至今日,广东人剥芋头皮时仍称其为“剥鬼皮”。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6

  八月十五是我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节是我们国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月亮圆得像个白玉盘,我们都会欣赏着美丽的月亮,也就是赏月。

  中秋节也叫中秋节或团圆节在中秋的前几天,大街小巷都有月饼卖、有灯笼卖。到了中秋节那天,家家户户都摆着月饼赏月,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着佳人团圆的象征。在中秋节的夜晚,小孩子提着灯笼,挂着荧光棒,在小巷里追逐、玩耍;而大人们在家里吃月饼赏月;年轻人出外猜字谜、逛街。

  每当到了中秋节,东莞就会焕然一新。街上人来人往人们都会拿着月饼去拜访好友,在漆黑的夜景里,人们都拿着荧光棒,一闪一闪的,增添节日的'喜庆。中秋节,人们都非常开心、喜庆。月饼又圆又甜,象征着团圆和甜蜜。年老的爷爷婆婆们都会给年幼的小孩灯笼钱,寓意着给福禄小孩,希望小孩子平安。中秋节的灯笼精致美观,各形各色。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而且一年一度。“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有民风名俗都有他的意义。中秋节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希望我们的炎黄子孙能把这个传统。

  发扬光大,让中秋节闻名全世界。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7

  对于几十年前来到美国的老一代移民家庭来说,不少人还保留着从前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风俗较多的广东潮汕一代,中秋拜月的习俗更是必不可少,在这个中秋佳节,在此祭拜月神是不少广东老移民的保留仪式。

  中秋节在中国有不同的意义,几十年前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移民家庭更是把这种多元的文化带到美国,几十年来保留着他们的传统。与新一代移民不同,老一代的移民将中国的.文化继续保留了下来,沿袭传统习俗和节日成为他们与中华文化重新连接的神秘接口。

  上世纪80年代从广东中山来到洛杉矶的黄先生(化名)一家4口已经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两个儿女已经长大成人而且也成了家,现在还有两个孙女。在圣盖博谷阿罕布拉拥有一个三居室的房屋。逢年过节,这里就成了一家人团聚的重心地。黄先生和黄太太计划在这个中秋节继续拜月的习俗,当皓月初生,黄太太就会在院子里的草地上设下祭台,点上香和蜡烛,摆满水果和月饼作为祭礼。

  这是广东人的一个传统,为了祈求福泽,全家人在月光下祭拜完月神之后,大家就会将祭过月神的祭品一同分享。黄太太说,在这个日子除了祭拜月神还要祭拜祖先,所以家人都要在自家的祖先牌位前用香祭拜。祭拜之后一家人再聚到一起吃月饼、石榴和芋头。

  黄太太说,黄家30年来一直这样过中秋节,家庭成员不断增加,有了女婿、孙女,现在又有了儿媳,将来可能还会再添孙子、孙女。她说,不知道儿女是否会将传统沿袭下去,但是作为老人还是希望儿女不要忘记祖先和自己的根。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8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是诗人李峤在中秋之夜作的,来赞美中秋圆月。

  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这个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北宋太宗(97——997)年间,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就是公历九月至十月,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也会谈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与之有关的神话传说。

  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在中秋节这一天,如果家中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的,分月饼时也要为他留一份。在现代,中秋节夜晚,人们通常是一边吃着月饼和柚子,一边赏月。孩子们大都是提着灯笼,以大红纸灯笼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颜六色的卡通灯笼、塑料灯笼,种类繁多,多不胜数。民间的习俗还有送给孩子“兔儿爷”以供玩乐,包糖饼,把香扎成龙点燃,用来舞龙等。中秋节晚上,各地都会放烟火,来装饰夜空,更带来节日气氛。

  古人说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过中秋节,有谁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

  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9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家家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作者手记

  中秋节起源于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吃月饼有很大的意义,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0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十五夜,人们抬头望明月,思念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团圆节”。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供品,其中绝对少不了月饼和西瓜。

  今年的中秋节,我来到了美丽的盐都城城石村。这里的黄昏很美,云朵像红烧鸡翅,真让人垂涎三尺;还有一些像绵羊一样的白云,真让人想去摸摸。这里的河太脏了,没有很好的保护。今天是中秋节,也是表弟和舅舅的.大婚之日。

  天色渐渐暗下来,客人们陆续来了。婚宴开始了。叔叔阿姨过来给客人敬酒。来到我们这桌,大家一起站起来,我也跟着起身,把杯子放在新人两口的茶杯底下轻轻碰碰,说:“祝舅舅舅妈早日生子,做罗诚的弟弟!”他的脸被涂成黑色、绿色、红色和白色,身上穿着一件火红色的长袍。,格林,其中一位MC正在对新人说恭喜,恭喜,笑声,喝酒,真热闹。

  婚宴结束了,我和妈妈拿着月饼上屋顶赏月,啊!多么美丽的月亮,明亮如玉,美丽的星星像镶嵌在云海中的钻石一样闪耀。我轻轻咬了一口月饼,酥脆香甜,一股浓郁的香味充斥着我的心。这时,我想起了远在武汉的外婆、舅舅、三舅和兄弟们,他们是不是也在吃月饼、赏月呢?我真的很想你!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1

  前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我在平遥出差的妈妈从平遥回来了,中午还在奶奶家吃了团圆饭。中秋节当然少不了月饼,奶奶也做了许多月饼,在那五彩斑斓的盒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月饼,虽然是买的月饼,可也包含我们对几千年前的文化而尊重。我也去姥姥家团圆,真是好啊!

  中秋肯定不是开始就有的`,他与别的节日大同小异,都是慢慢形成的,古代祭月的时间由于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日也就渐渐形成了。

  中秋不仅要赏月、吃月饼,也要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多样的习俗在中秋节让人瞩目。中秋节不仅有趣无穷,而且让我们知到了团聚的快乐与中秋节的由来。我爱你,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2

  月亮悄悄地上来了,就像一轮银盘,镶嵌在深蓝色的夜空上。月光静静的洒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银色的海洋里。月光下,人们那多姿多彩的的生活,犹如一支优雅宛转的月光奏鸣曲。

  “快下来,带你吃团圆饭去。”妈又在催促了。随后,我们便到了外婆家。

  外婆一看见我,亲热地摸了摸我的脑袋,给我一个月饼,“乖孙女儿,给。”我眯着眼睛,笑着拿了月饼,坐在椅子上……咦?这月饼正像天上的`的那轮月亮的形状,我的脑海里好像隐隐约约的出现了一些画面……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很想知道,于是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拼命地想啊想……

  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

  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最热闹的要数晚上了,等到月亮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在院里摆一张饭桌,上面放满了月饼、瓜果、月饼大小不等,全家围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团圆。大家坐在一起,说说工作,学习中事,唠唠家常事。其乐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奶奶就把最大的一个月饼切开,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块,切的时候要从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长块。月饼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风土人情就像长长的线,绵绵的丝,绾成一个结,它使我留恋忘返。明天我就要回太原了,我那激动的心情还沉浸在节日氛围中……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3

  相传,农历八月十五日,嫦娥因受人威胁,情急之下吞下了不死药。从此以后,她只能一个人住在月宫里。为了纪念她,人们把她最喜欢吃的食物摆上了餐桌。从此,就有了中秋节。

  在我的家乡——广东,也因为中秋节的临近而变得热闹非凡。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大多去月饼店买月饼,脚步轻快;别叫车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干脆推开窗户,湿润的眼眶贪婪地抚摸着,吸进久违的田园风光。

  踏进月饼店,只能看到大人们的背影,四周密不透风,但人还是往里挤。

  夜幕降临,天空变成了墨色,只能看到玉一样的月亮和黯淡的星星。爸爸把月饼放在盛有各种水果的盘子里,放上三炷香。静谧的月光洒在月饼上,平添几分食欲,垂下三尺。阳台上弥漫着淡淡的炊烟,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 “过去,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祭月神,祈求五谷丰登。虽然我们现在不务农了,但这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习俗,一定要传承下去。” ”听了这话,我想了想。

  三炷香都烧完了,我不耐烦地伸出手,抓起月饼抱在怀里,生怕别人抢走。爸爸有点好笑的说:没有人会抢你的',月饼多了你肯定吃不完。虽然爸爸这么说,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月饼。妈妈说我从小就很护食。直到吃了一大块月饼,我才满意地擦了擦嘴。 “来喝杯茶,爸爸叫我过来。在广东,吃完月饼还要喝茶,可以清肠胃。四周都是雾气,洁白的圆月显得格外明亮。

  中秋节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其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4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打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5

  “吃月饼,快来吃月饼!”妈妈的一声喊叫让我对着香喷喷的月饼垂涎三尺。吃着月饼,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妈妈:哎,妈妈,原来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不能供奉灶王爷。” “哦,其他少数民族呢?” “你妈妈绝对不知道这件事,我告诉你吧!”爸爸继续说道。然后他给了妈妈一个假笑,妈妈也温柔地看了爸爸一眼。

  接着,爸爸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傣族中秋习俗的传说:云南傣族,每逢中秋节都要“拜月”,这是他们特有的习俗。

  因为,在傣族的传说中,那天的月亮是玉皇大帝的'三子颜氏结的。严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年轻人。是他带领傣族人民打败了入侵的敌人,赢得了傣族人民的爱戴。然而,他后来不幸去世了。他死后,他的尸体升天,变成了现在的明月,在天空中散发出柔和的月光,为黑暗中的傣族人民带来了光明。

  因此,以后每逢中秋节,傣族青年男子都会提着火药枪,一大早就上山打火烈鸟、打野鸡,作为中秋节的猎物。姑娘儿媳们到湖里池塘里去抓鱼,给月亮做最美味可口的饭菜。他们都忙着准备年夜饭。家里的老妈妈们也没闲着。他们忙着捣糯米,做大小不一的饭菜。四张桌子的角上放着一个圆圆的糯米糕,每个糕上都插上一炷香。当月亮在天上缓缓升起,香火点燃,全家男女老少开始“拜月”。之后还要向天鸣火药枪,以示对岩石的尊重。最后,一家人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着美食,聊着天,赏着月亮,玩得很开心才回去。

  我被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动和迷住了。望着天上的明月,不禁浮现出壮烈奋发、艰苦奋斗的画面,不禁向往傣族人民的中秋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