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
(优)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1
泥地上的画家
韩斡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他小时候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韩斡每一天都能看见饮酒客人的坐马,对马从心底里产生热爱的情感,并有把马的形态画出来的.强烈愿望。于是他就抓紧空隙时间,用竹棍在泥地上练习。他依据脑子里的原始素材,加以发展,再对照实物涂点饰染。天天练,月月练,一丝不苟画的马匹体态优美,神气生动,人们交口称赞。
后得到王维资助,韩斡拜曹震为师。长期刻苦练习,加上名师指点,韩斡如虎添翼,他的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成了和曹震齐名的画家。
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2
崔永胜,男,1975年11月出生,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在灯塔市地方税务局参加工作,历任灯塔市地方税务局科员,人事监察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现任灯塔市地方税务局西大窑分局局长。
多年来,他一直忠诚于地税事业,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严格遵守地税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领导影响下属。他在实际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工作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本着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他不断学习和接收税法的新信息和新思维,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珍惜各种培训机会,经常翻阅税法书刊,了解当前税收形势。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培养青年地税干部,做下属的良师益友,发扬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全心全意服务于税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20__年,他调到西大窑分局担任地税局局长,积极配合西大窑政府开展税收工作,超质量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条不紊地开展分局内各项工作。坚持“税收、发展、民生”的理念。20xx年完成税收收入16800.15万元,20xx年完成税收收入28069.69万元,20xx年上半年完成税收收入16590.62万元。 20xx年以来,西大窑分局的税款征收数量和纳税服务质量都达到优秀标准。
崔永胜局长始终坚持将政治学习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带领全局上下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信念。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再忙,也坚持定期抽出时间,以一名普遍税务工作者的身份奔跑于一线,虚心听取纳税人的反映,为纳税人解决各种问题。处处率先垂范,事事身先士卒。崔局长以一名合格税务工作者的榜样时时感染和激励着大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6年的地税生涯,使他深深体会到地税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勤学习、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才无愧于一名优秀的地税干部。正向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崔永胜同志正是用这样一种精神,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3
他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给人们的印象是“大忙人”。每天他是学校里睡觉最晚起床最早的一个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总在忙工作,很多人都不明白,人们问他没日没夜的干工作图个啥?他回答的很朴实,他说“能多干工作首先是领导的信任,其二是可以使人生更充实”。
在学生眼里,他是亲人、是朋友。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那些思想纪律、学习较差的后进学生从不歧视,而是百般关爱,想方设法转变他们,为他们谈人生、叙理想、讲前途,以满腔的热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田。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学生因缺乏亲情温暖,不认真学习,厌学、逃学,他总是耐心教育、疏导,给以特别的照顾。学生晚睡时,他坚持每天深入到学生宿舍,嘘寒问暖、端汤喂药,晚上给没有盖好被子学生拉的.盖被子,发现有病学生立即领到办公室,量体温,联系家长或医生。由于当地医疗条件不好,距诊所相当远,学校所在村子里甚至连诊所都没有,他自己掏钱买了体温计和一些感冒咳嗽、退烧药等以防联系不到学生家长或医生时给学生应急使用。他对全校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尽力提供帮助。下雨天,有些学生衣服、鞋、袜被雨水淋湿了,他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叫家长送来。他经常给学校里的一些贫困儿童赠送学习用品,还每年给当地村上的一名在延中上学孤儿支助500元用于完成学业,每年给村上的一个残疾儿童支助200元生活费。
在同事眼里,他是朋友、是兄弟。他对待同事像春天般的温暖,时时刻刻把同事们的事挂在心上。不管谁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竭力帮助解决。 20__年7月8日,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日子,也许是他的真诚、奉献感动了上苍才死里逃生。根据他的回忆,事情是这样的:他们学校的一个教师宿舍土炕上烧不上去火,学校的李老师在烟囱上面看了一下,说好像里面掉进去一块砖。过了一会儿,他在教学楼二楼道里走的时候看到李老师扛着一根钢筋棍正在往宿舍脑畔上走,等他到三楼时看到李老师把钢筋棍的一端已放在烟囱里,另一端将要靠近上面的高压电线,“李老师,危险!”他一边高呼一边翻过三楼栏杆跳在宿舍脑畔上飞快地跑向李老师,当他跑到李老师身边时看到李老师身上闪着火花,还听到像电焊机一样“嘟嘟”的声音,就在他抬腿准备一脚踹开李老师的同时,好像有一股力量一拉一推,顿时他失去知觉……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感觉到自己好像在梦境中一样,恍恍惚惚中抬起头,刚开始只看到黄蒙蒙的一片,过了一会儿,终于看清楚了:他趴在长得很高的黄蒿草上,李老师面朝天躺在距烟囱三四米的地方,眼睛闭着。他立刻爬起来走到李老师身边一边喊李老师,一边拉李老师的肩膀,李老师没有反应。他立刻开始做人工呼吸,做了一会,无济于事。他立刻大喊救人,学校的王光斌老师和两个厨师赶上来,他们把李老师抬到校园里,急忙拨了120电话。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身上有十几处被电流击伤,几处击伤部位的肌肉已烧焦。等了很长时间救护车还没有上来,忽然间听到从邻近村子下来的班车的鸣笛声,他不顾一切赶紧跑到公路上唤住了班车,和学校的几个老师把李老师抬上了车。当班车走到安定镇上时遇上了救护车,医生检查了一下说人已牺牲了。杨小锋老师忍着巨痛乘坐急救车到了县医院,医生说全身伤口多,一处伤口面积太大需要植皮手术,县医院做不了,又转入延安市医院,市医院的一个大夫看了伤口后对他说:“你太幸运了,接触高压电的人能活下来简直就是奇迹,好好配合治疗吧。”他在医院里治疗了44天后,秋季开学时间已到,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强烈要求出院,那时大部分伤口还没有完全好,还用纱布紧紧裹着,走路时一不注意鲜血直流,医生没办法只好让他出院。
在当地村民眼里,他是好邻居、是亲人。他是个热心肠的人,哪家要写申请、要写合约、孩子不听家长的话、电视机接收不到信号等等生活琐事,村民们经常找他帮忙,他每次都会认真的解决他们的困难。在20__年盛夏的一个下午,他闲着没事干去一个学生家里家访,他正准备爬一个陡坡时看到一个长发年轻男子骑着自行车飞一般地从坡上往下驶,估计自行车的刹车出了故障,这个男子已慌了神、不知所措,任自行车跑。他扫视了一下周围,下坡处是一个近九十度急转弯,右面十多米的悬崖,路左边是山壁,路和山壁中间还隔一条一米左右的水渠
他一看自行车就要飞下来了,一个箭步跑上去,两手死死抓住自行车,这名男子才幸免于一场灾难。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左小腿上被自行车划开一道口子,大腿上受了伤,鲜血直流,还肿了起来,剧痛难忍。
“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育英才”,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杨小锋老师为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还在不懈的追求着……
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4
借书来读的欧阳修
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极其贫穷,母亲供不起欧阳修识字读书。欧阳修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李家(藏书丰富)去借。为了能借到书,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裁衣、玩耍。每当借到一本新书,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碰到好文章,连抄带背。就是靠这股精神,欧阳修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代名家。
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5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我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我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