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格言语录大全80句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下面这篇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格言语录,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1、能甘淡泊……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下面这篇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格言语录,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4、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5、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6、傍晚,与子序登楼聊天,说到老年人的读书用功,不能有骄气和暮气。
7、肩负道义亲身实行,借助文章晓喻世人。
8、完全没有静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达到吗?
9、天下绝对没有容易相处的境遇,人间哪里有空闲的岁月。
10、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过后必定有一番甜美滋味回现。
11、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端,自然随之。——《曾国藩书信》。
12、养身之道,以"君逸臣劳"为要。省思虑、除烦恼,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曾国藩书信》。
13、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曾国藩书信》。
14、军无后继,是古来一大忌。——《曾国藩书信》。
1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家书》
16、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家书》
17、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曾国藩家书》
1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家书》
19、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曾国藩家书》
20、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家书》
21、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曾国藩家书》
22、戒奢要从苗头开始,而不是等待以成习惯再行改变,那就是极为困难了。——《曾国藩家书》
23、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曾国藩家书》
24、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检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曾国藩家书》
25、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书》
26、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曾国藩家书》
27、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曾国藩家书》。
28、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曾国藩家书》。
29、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曾国藩家书》。
30、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日记》。
31、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32、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曾国藩
33、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34、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35、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曾国藩
36、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曾国藩
37、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曾国藩
38、人以气为主。——曾国藩
39、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40、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4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
42、万里关山睡梦中,今朝始洗眼朦胧。云头齐拥剑门上,峰势欲随江水东。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卧龙跃马今安在?极目天边意未穷。 ——曾国藩 《初入四川境喜晴》
43、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
44、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45、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4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47、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48、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49、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50、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曾国藩
51、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52、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53、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54、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55、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56、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57、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语者是做好官的秘诀,即是做好人的命脉。——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58、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9、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曾国藩
60、人生莫惧少年贫。——曾国藩
61、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
62、慎能远祸,勤能济贫。诸葛长青:谨慎、勤奋、关爱他人,即是活菩萨。
63、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曾国藩
65、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曾国藩
66、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曾国藩
67、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 曾国藩
68、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9、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70、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
71、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72、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
73、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曾国藩
74、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
75、久视则熟字不识,凝望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76、忠信耿介,立品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77、米已成饭,米已成炊,只好听之罢了。
7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即是一过。
79、心常用则活,不消则窒。常用则细,不消则粗。
8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念书则可变革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阶梯,"立德、建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方针,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